当前,极端气候频现。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问题。城市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聚集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风险的高发区域。随着全球变暖,各国城市正日益受到气候变化相关挑战和灾害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城市急需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采取创新举措,全面系统提升城市韧性,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
黄浦江,是上海的地标,将上海分成浦西和浦东。沿途45公里的滨江沿线横跨上海多个区域,涉及众多民生工程。
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意义而言,黄浦江对于城市中心的生态系统和区域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保持生物链的完整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黄浦江两岸生态景观贯通设计中,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自然为本底,融入地区生态格局,构建亲水宜人的绿色岸线
在碳减排方面,马来西亚政府承诺,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 2005年减少40%,为此马来西亚将可再生能源和建设智能电网作为确保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
目前,马来西亚重要港口城市马六甲(Melaka)通过实施“智能电网城市,零碳城市”试点项目,成为马来西亚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马六甲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智能电表等技术为核心,构建低碳、智能电力系统,从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两方面着手实现城市能源转型。
日本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是国际先进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多年实践中,日本形成了以公民为中心、社会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垃圾分类只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前端,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垃圾减量和回收意识,东京政府在社区里建立了一系列再回收中心,展示各种使用期届满的物品是如何被改造、修缮和重新使用的,同时也鼓励在社区进行二手物品的定期交易。
北欧一隅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素有“欧洲绿色之都”之称。曾经的斯德哥尔摩也是污染严重、河水浑浊,但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发展梳理出了一条新路径,人们习惯于骑自行车上班,把小汽车放在家里,习惯于徒步行走,沿途还可以欣赏优美的景色,节约额外的锻炼时间,“绿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斯德哥尔摩的绿色发展模式,除了对代际均衡发展的强调外,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是一个综合发展过程。绿色发展模式实践过程的核心是三个相互融汇的系统,一是将雨水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二是将垃圾转化成能源;三是打造一套集约的能源使用系统,很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非洲,塑料垃圾的白色污染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与非洲国家许多重大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08 年起,卢旺达政府就颁布法律,除了医药、重要民生所急需的特许商品外,禁止生产、使用、进口以及销售塑料袋。
在卢旺达首都的基加利,原来从事塑料加工生产的企业在禁塑令颁布之后遭受重创,如何让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基加利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为此,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培训下岗职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让企业能够活下来,让这些企业的工人能够找到替代性的就业机会。
此外,对于很多原来主要从事塑料原材料及其制成品进出口的企业,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他们拓展产业链,进行绿色创新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寻找新的产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0670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