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达45%
2021
10-17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达45%

  原标题:《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达45%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至今一年有余,你还在坚持垃圾分类吗?分类新时尚,你做得怎么样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市民分类意识普遍提高,许多市民在家中将垃圾分好类了提下楼扔。在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曾被称为最难分类的厨余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了90.4%,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45%。在垃圾分类成效呈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关注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网友寄语深圳垃圾分类还有很多可改善空间,还可以做得更好。

  据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掀起垃圾分类大宣贯热潮,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垃圾分类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市民养成了自觉分类的文明习惯。全市4030个住宅小区和1715个城中村全面实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共配置约2.15万套分类投放设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可回收物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34.3%;有害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28.2%;厨余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90.4%;其他垃圾日均处置量下降6.1%。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端市民参与,还有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环节,一起构成全链条,环环相扣。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全链条分类体系基本形成,各区持续优化住宅区集中分类投放点的设施设备配置,推动密闭化标准桶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区共设置垃圾分类密闭化标准桶9689组,占比达45.1%,努力创造市民参与分类的良好条件。全市共配备分类收运车辆3402台(含其他垃圾收运车辆),建成分类处理设施设备158处,做到专车专运、分类处理。

  值得关注的是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弱曾是深圳的短板,但过去一年,市区城管部门大力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建设,优化运营管理,充分挖掘现有设施设备处理潜力,最大限度提高处理规模。截至目前,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5240吨/日,基本满足前端分类需求,较《条例》实施前增加2865吨/日,增幅达到121%。

  今年,在福田区园岭街道依傍八卦岭垃圾中运站约90平方米的空间内,城管部门见缝插针,建起了一座能够处置10吨厨余垃圾的就地处理站,让园岭街道居民当天分类出来的所有厨余垃圾,能够当天运送、当天处理完毕,提高了厨余垃圾处理效率。

  同在深圳,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对垃圾分类有着不同的感受。深圳市政协委员吴鹏程关注到,深圳垃圾分类还存在垃圾投放设施场地脏乱差、市民垃圾投放现场体验糟糕,垃圾投放设施忙闲不均、节假日期间垃圾投放容量不足等问题。

  还有市民发现,小区在搞垃圾分类,但是上班的地方还没分类。在前海片区上班的市民杨小姐表示,平常少不了点外卖吃饭,吃完后,用袋子把外卖盒子、筷子和剩余没吃完的食物装好,扔在一个大桶里。市人大代表肖幼美也注意到一些写字楼未开展垃圾分类的问题,她谈到,写字楼里很多公司不具备办食堂的条件,很多人都是外卖,吃完饭后,产生的各种垃圾统统都作为其他垃圾丢弃。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深圳垃圾分类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全市范围来看,区与区之间差异较大,其中福田区、大鹏新区前端分类成效较为显著,其他区效果还在逐步显现;从不同场所来看,居住区垃圾分类工作抓得较实,但大部分办公区、餐饮机构和公共场所还没有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制度;聚焦居住区来看,城中村由于管理难度大,分类效果和居民参与程度低于普通住宅小区。此外,前端分类投放设施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市民参与率仍有待提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