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市容局日前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截至6月底,申城可回收物回收量已经达到了每天3880吨,较2017年增加了18倍之多,但是,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废玻璃等低价值回收物的回收缺乏政策引导,回收价格波动很大,难以做到应收尽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了上海需完善全程分类体系,针对可回收物,打造由“回收点、中转站、集散场”构成的体系,更好实现回收、分类、储存和中转。据悉,目前全市已建成回收服务点8778个、中转站138个、集散场8个,呈现出2个特点:
回收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回收方式从依靠“摇铃族”上门回收转变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回收。市场上出现了支付宝、爱回收等多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回收平台。
回收量快速增长。2019年6月底,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3880吨/日,较2017年(197吨/日)增加了18倍多。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从调研情况来看,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扶持政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可回收服务点覆盖不均衡。根据上海市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导则中“城区每500户-1000户、乡镇每1000-1500户居民设立1个的标准设置”的规定,虽然目前可回收物服务点总数已经超额完成原定计划,但分布不均衡,覆盖质量尚未达标。
部分“站、场”没有达到正规化要求。部分区因用地性质限定、场地面积固定等历史遗留问题,“站、场”无法按照基本建设流程进行正规化改建。个别“站、场”存在面积不达标,缺乏分拣、打包设备等问题,影响“站、场”的存储、分解、打包、转运的功能。
中心城区可回收物运输能力不足。虽然全市配置可回收物运输车辆29辆,但运输能力缺口仍然较大,尤其在中心城区受车辆限行等原因影响,造成可回收物回收不及时,运输效率不高等问题。
低价值可回收物缺乏政策引导。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受回收价格波动幅度大,回收物流成本较高,资源利用渠道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应收尽收,直接影响回收利用率,增加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处置压力。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快完善可回收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回收体系建设。落实“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导则;加强与市商务委的对接,协调落实外地资源化利用渠道;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研究废塑料、废金属、废织物等再生利用设施的规划布局,为资源化利用提供托底保障。
建立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制定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根据垃圾组分测试情况,将物流成本高、混杂比例高的低价值可回收物纳入指导目录。
研究制定回收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及运行质量考评标准。对具备回收功能的投放点以及符合标准的中转站和集散场予以补贴。研究对废玻璃等比重大的特殊可回收物品种出台补贴政策。
健全回收服务协同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可回收物回收、资源利用监管体系,实现回收企业信息及回收数据共享。(记者 郁文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97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