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方向。近年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开始进入市民生活。这种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通过给予投放者小小的“奖励”,提升居民参与热情,促进其更高效、更便捷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在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保护绿色环境、加速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但由于运营成本过高、用户年龄断层较大、区域推广不畅等原因,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推广和使用在我市遭遇了瓶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使用率的高低,折射出我市垃圾分类推广的成效。未来,如何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破除各种垃圾分类壁垒、提供适当的政策扶持和加强前期配套服务,让更多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各大城市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国内多家环保科技企业看准了可回收垃圾所产生的经济收益,纷纷推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这种回收箱依托互联网、AI等新技术,将可回收垃圾“变现”,成为垃圾回收领域的新生力量。
3年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首次现身青岛。2020年1月,《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国内不少企业携带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大举进军青岛,试图抢占这片可回收垃圾蓝海。短时间内,凭借其强大的推广力度,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迅速在青岛许多小区占据了一隅之地,让仅回收衣物的公益垃圾回收箱相形见绌。
据了解,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一般设置有金属、塑料、纺织物、纸类、玻璃5个分类回收箱体。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合适的箱体中,即可积分、提现或换购。因其独特的模式优势,起初确实激发了市民的一波注册热情。但近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类垃圾回收箱的推广和使用却遭遇了瓶颈。
记者了解到,我市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版图”目前几乎被三大行业巨头瓜分,分别是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简称“小黄狗”)、粤能环保智能回收箱(简称“粤能环保”)和“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简称“爱分类·爱回收”)。其中,“小黄狗”于2018年进入青岛市场,目前在营回收箱共450余台,覆盖青岛多个区市,仅在城阳区就安装了200多台;“粤能环保”2020年5月开始进军市北区,目前安装数量达255台;“爱分类·爱回收”于2020年11月开始布局李沧区,且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数量已超过480台。截至6月底,我市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总量已超过千台,总注册人数约80万,覆盖人群达240多万。
记者了解到,尽管三大巨头一路扩张布局,但与不断增长的注册数字相比,线日中午,记者来到李沧区福临万家二期小区现场探访,发现该小区的活动广场北侧安装了一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记者在广场附近观察了6个多小时,没有一位居民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内投放过垃圾。“这组回收箱已安装了2年多,但关注和使用的人很少。”一位在此休闲的老人告诉记者。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距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不远处,一个普通垃圾箱里,纸壳子等垃圾已满满当当。记者看到,这些散落的纸壳子吸引了不少拾荒者前来翻捡。
记者调查还发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不仅在市民中的知晓度不高,即使是在注册用户中,使用率也不高。在市北区龙潭路小区的一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旁边,记者看到,不少年轻居民在附近的菜鸟驿站取到快递后,对回收箱视而不见,直接将快递包装盒丢在旁边的普通垃圾桶内。“此前有人上门推销过,也有不少居民注册了会员,但投放一个快递纸盒没多少积分,吸引力不大。”一位业主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上落满了灰尘。
“注册了并不代表就会使用,现在‘僵尸粉’很多,这也反映了青岛目前的整体垃圾分类意识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小黄狗”为例,入驻青岛3年,注册用户已达35万。目前,日均投放人数仅为2000人,只占注册总数的0.5%。“统计数据显示,这2000人当中,小区保洁人员能占到一半。”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运营主管王先生说。相比之下,“爱分类·爱回收”的日活率还算比较高的,但20万用户中,平均每天也仅有8000多人投放。
“应该说,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运营模式,有利于促进市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因投放收益过低,没有发挥出真正效力。这也是目前我市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僵尸粉多、日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起初是觉得新奇,投放过一两次,但价格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就没再用。”采访中,李沧区一位市民坦言。记者了解到,虽然该类回收箱是以“收益回报“吸引市民,但与传统的废品收购相比,回收价格偏低。以“小黄狗”回收箱为例,其回收价格为纺织物每公斤0.1元、纸类每公斤0.4元、金属每公斤0.2元,玻璃则为公益回收。相比之下,个体回收站同类废品的回收价格更有吸引力。在李沧区一家个体经营的废品回收站里,记者看到,各类废品的回收价格高出不少:织物每公斤0.6元、纸类每公斤价格从1.2元至1.6元不等、金属每公斤近2元。如果数量庞大,价格还能适当上浮。
回收价格没有优势,造成日活率过低,自然影响了回收箱的正常运营。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一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仅前期投入至少要7-10万元。正常运行后,每年的物业费和电费需2000元左右,加上设备折旧费、设备维护费、垃圾运输费等,一年运营成本近万元。“玻璃、有害垃圾是公益回收,箱满处理还要向下游公司支付处理费用。仅靠可回收垃圾目前的回收情况,保障正常运行难度很大。”一位回收箱经营企业的主管无奈地说,“因为日活率太低,很难收回成本,公司近期可能会撤掉一些箱子。”
成本高阻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推广脚步的同时,投放人群存在年龄断层也是目前不能回避的短板。据调查,我市垃圾回收箱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55岁之间。相比之下,产生可回收垃圾最多的20岁-35岁年轻群体和具有强烈投放意愿的60岁-70岁老年群体,却没有参与其中。
“目前,年轻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不高,加之投放收益吸引力不大,所以他们宁愿把可回收垃圾随意丢弃,也不愿拿出时间、精力来进行分类投放。”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投放,我市有公司推出了“一包投放“的便利回收模式,即无需先行分类,只须将所有类型的可回收垃圾“一包投放”,一次称重即可。比如,使用“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只要将所有垃圾放入一个箱体,即可按每公斤0.8元至1元得到投放收益。“短期内,这种方式确实在年轻消费群体引发了投放小高峰。”“爱分类·爱回收”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对此,也有专家指出,这种方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年轻人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
相比年轻群体来说,60岁-70岁老年群体虽有很强的使用意愿,却又因数字化壁垒,被挡在了设备“操作关”之外。记者观察发现,常见的垃圾回收设备像一个由多个舱门和一块触摸屏组成的储物柜,市民须通过读卡、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登录账号,并在屏幕上进行操作选择,才能完成投放过程。“很多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更不要说下载App或使用微信提现了,因此,相比之下,大部分老人更青睐把分类垃圾送到废品回收站。”城阳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除了价格壁垒和年龄断层拖了后腿外,区域分布不均同样也阻碍了垃圾分类箱全面推进的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主要集中在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区安装数量不多,尤其在老小区里,更是寥寥。“相比新建小区,老小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不足、电力等配套设施缺位等短板。”一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企业的员工说。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让回收箱顺利落户老小区,企业前期必须要跟街道、社区和小区物业进行反复沟通,耗时耗力。“因为这些区域高投放目标群体很大,企业也不想放弃。但如果想要顺利进入,付出的人力、时间成本实在太大了。”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目前,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在垃圾分类的前端设置了一个“引力棒”——用“边收益,边分类”的模式优势,推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逐渐养成。因此,智能垃圾分类箱推广和使用,对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全面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至关重要。在这点上,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是个好的‘抓手’。通过鼓励使用这种垃圾回收设施,可以在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工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市政协常委、山东万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勇认为,“因此,对于尚处于垃圾分类工作起步阶段的青岛来说,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切实明白垃圾分类的好处,在推动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同时,逐渐让更多的市民培养起垃圾分类的习惯。”
“为了避免因成本高、收益少导致这种好的商业模式陷入僵局,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李勇认为,尽管表面看,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运营是一种商业行为,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在助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深入调研,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比如,在投入初期,可减免企业部分物业费和电费,缓解其成本压力。同时,还应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让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专职监督员定期在小区内进行地推引导,增强居民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投放粘性。
针对年轻人垃圾分类投放意愿不高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哈尔滨路社区第二网格支部书记隋金凤认为,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非常重要。可在我市小学、中学、大学校园人流密集的位置安装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并建立专人值守机制,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还可推出线上下单、预约上门的方式,减少垃圾分类的时间成本,吸引年轻人参与投放。针对老年人操作壁垒问题,隋金凤建议,街道和社区可定期对辖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培训讲解,消除其使用的技术障碍。此外,建议企业设置特殊投放日,每周选择一天在回收箱旁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引导老年人定时定点投放。
破解垃圾回收箱区域分布不均问题,对于我市垃圾分类工程同样重要。就此,李勇建议,要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分布密度低的区市,推出相关扶持政策,推进项目的引进和落地。“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还要做好前端服务工作,在位置遴选、电力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助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顺利进社区。如果可能,也可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设置纳入到区市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推动其全面落地开花。”他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960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