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源头减量 回收利用丨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
2021
03-01

源头减量 回收利用丨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喜讯不断:“四简”工作法从145家示范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案例;两个街道和八个小区分别上榜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小区名单;获评2020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这已是我区连续三年获得该荣誉。

  “去年我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新阶段。这一年我们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先行区、垃圾分类创新区和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做好‘源头减量’‘处置能力提升’等文章,生活垃圾总量实现‘负增长’。”区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专班主任傅得余说。

  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商圈发现,咖啡店和新式茶饮、快餐品牌都已停用塑料吸管,转而提供纸吸管、纸杯等,不少店内收银台旁放置了更换吸管的说明。

  “2019年我们就已经禁用塑料吸管,全面换成了纸质吸管,而且大部分饮品也使用了直饮杯盖,可以直接喝。”金华万达星巴克店长丽萨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自己带杯子吸管来的顾客变多了。”

  “去年最严‘禁塑令’出台,我们联合多部门源头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鼓励商家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傅得余说,“禁塑令”是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餐饮、零售、商超等企业积极落实“限塑”要求,推出可降解塑料制品、布制品、纸制品、木制品等产品替代普通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不仅如此,去年我区在各领域全面倡导开展源头减量、“光盘行动”、节约就餐等系列活动;推进农贸市场果蔬皮就地处理项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示范先行;在企业、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商业写字楼等场所形成垃圾分类完整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消灭垃圾分类覆盖盲区。

  数据显示,去年全区生活垃圾总量超19万吨,“四分”类垃圾量易腐垃圾达9000吨、可回收物近3万吨、其它垃圾15余万吨、有害垃圾6.6吨。与2019年相比,垃圾减量率10.15%,垃圾回收利用率50.3%,超额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各项年度指标。

  赤松资源化利用中心,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座餐厨垃圾处理站。走进中心,只见机械堆肥设备运转有序,往来运送厨余垃圾的车辆时有进出。

  据介绍,该中心建于2018年,设计日处理能力4吨。2019年我区对原阳光堆肥房进行改造,并配备了两台机械强化堆肥设备,日处理能力提高至25吨,服务范围为赤松镇和东孝街道50个村(居),服务人口约8万人。

  “通过改造传统阳光堆肥房、配备机械强化堆肥设备以及加装预处理设备和通风系统,这里易腐烂垃圾的堆肥效率提升了两倍,发酵周期从原先的90天缩短到了30天,每天‘吞’下可腐垃圾容量从年初的8吨提升到25吨。”中心负责人周建军说,改造后的系统成肥腐熟充分,形成的有机肥粒径均匀、氮磷钾等有机质含量高,产出的有机肥主要用于周边苗木施肥和地力提升项目。

  赤松资源化利用中心的华丽转身是我区高标准开展阳光堆肥房整治的缩影。去年,我区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开展提升改造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持续抓好阳光堆肥房规范化运维,合并后全区阳光堆肥房从306座缩减到198座,缩减比率达35%,并对留用的阳光堆肥房按照重点提升型、一般改造型、普通标准型三个类别进行分类提升,解决了管护运行中存在的痛点,全面提升了阳光堆肥房使用效益。

  与此同时,我区还因地制宜开展易腐终端建设。新建傅村、孝顺、鞋塘3座易腐垃圾处置中心,累计日处理能力30吨,覆盖东城区块14个行政村两万余人,补齐了易腐垃圾终端处置能力短板。

  在终端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区收运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各个资源化利用中心还聘请第三方运营团队负责处置设备和日常运维,提升生活垃圾高效处理能力,并制定了《金东区易腐垃圾资源化站点运维管理办法》,建立了以部门为监管主体、乡镇为责任主体、行政村为落实主体、村(居)民为分类主体和运维企业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

  “我们在各个终端安装了监控,并入区智能监管中心,实现在线监管,规范终端‘六有六无’管护使用。”傅得余介绍,他们建立了网上巡察制度,每日安排值班员进行网上巡察,重点监控点位运行状况及分类清运情况,实现投放点位严格管控。全年累计下发各类督查通报52起,落实整改问题3516起,有效保证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推进和长效运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