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全市动员 成都将进入全民生活垃圾分类“硬约束”法治化时代!!!
2021
02-27

全市动员 成都将进入全民生活垃圾分类“硬约束”法治化时代!!!

  2月24日,成都召开贯彻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强调,“生活垃圾分类关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乎群众生命健康,要齐心协力、久久为功,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确保垃圾分类有实效,不流于形式。”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积极先行先试,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46个城市中位居第一方阵。成都于去年制定出台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法律规范形式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为更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然而,作为服务人口超2200万且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超大城市,成都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1.8万吨,生活垃圾处理压力不断加大,不恰当处置的生活垃圾成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仅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市场规模将达180亿元,远期市场份额估计突破600亿元,生活垃圾分类背后也有产业。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成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举措,也是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王凤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安排部署,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抓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超前谋划、系统部署。要建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理体系,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前、中、后端进行整体设计,确保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所有环节都做好分类、统一标准、全面覆盖,切实解决好“前端混装”“中端混运”“前分后混”等问题,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提升改造,规范足量配备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收运车辆,合理配置有害垃圾、绿化垃圾、厨余垃圾处理点等分类处理设施,确保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人口覆盖范围达到标准,在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更加环保、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要大力引进、应用、推广智能化设备,加快智能分类设备在居民社区、地铁站点、商业综合体、大运场馆、天府国际机场、旅游景区等点位布局,重视设备造型的亲民化、位置的便民化、功能的实用化,防渗漏、防外溢、防气味,同时完善智能设备类别、规格、容量、功能统一标准,提升规范水平。

  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管理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建立精准、智能、高效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平台。

  要打造智能的信用系统和应用平台,创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绿色贡献值,建立奖惩结合的绿色信用体系,以积分奖励或扣除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应用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查询垃圾分类标准、垃圾分类设施分布等便利服务。

  要大力培育垃圾分类产业,强化产业思维和商业逻辑,引导社会资本、科研力量进入全市生活垃圾产业链各环节,鼓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成果转化,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资源回收利用率。

  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由国有企业带动引领其他市场主体服务民生需求,做优做强产业品牌示范,提升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水平,充分实现生活垃圾产业“有效益、低风险、可持续”发展。

  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让市民群众明白生活垃圾分类“怎么分”,让更多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共同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要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小区(院落)挨家挨户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知晓率、扩大参与度。

  要强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作用,率先行动,做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