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新时期推动国家文明提升的战略行为,更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十三五”以来,我市牢牢遵循建设美丽中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加速完善全市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出台《萍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初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我市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多举措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
与此同时,我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日常检查制度》《萍乡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制度》等文件,在全市公共机构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并组织开展全市市直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向面逐步开展。
清其流者,必先清其源。源头减量配合末端把控是做好垃圾分类的根本,我市结合节能工作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截至目前,我市电子面单使用率达99%以上,87%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共200余个网点配备包装回收容器或设立专门回收区域。
近日,湘东区滨河社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分散放置在小区里的垃圾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点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有洗手池、排污管道、视频监控、宣传音响等,每日还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维持投放点的卫生整洁。不少居民反映,垃圾分类投放点建成后,小区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自2020年以来,我市按照“四有六标配”建设模式在所有公共机构及17个小区打造121个垃圾分类试点,除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之外,还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运输,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亮点频出、成绩斐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新建4处“绿色环保银行”,依托奖励机制倡导游客将垃圾带下山分类投放,试点示范小区也试行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垃圾分类由“工人包揽”变为“人人参与”。
垃圾的分类处理,也在朝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向迈进。“十三五”期间,我市多举措提升提高垃圾终端处理能力,新增其他垃圾运输车123辆、厨余垃圾运输车4辆、可回收物运输车10辆,不断完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全市医疗废弃物全部得到规范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在湘东中学,餐厨垃圾被运送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经过转化后“变废为宝”。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截至目前,我市拥有两套独立运行的垃圾焚烧线吨以上,满足各县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迈入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先进行列。
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综合系统工程,垃圾分类涉及生活习惯养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必须从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共同发力,缺一方而不可为。对此,我市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相关知识与方法的普及力度,让大家普遍养成“随手分”的好习惯,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统筹安排机关、学校、小区等场所试点先行,为进行全市推广积累有益经验。
2019年9月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学校课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环保小卫士”及“小手拉大手”等实践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培养一代新人”的效果。在创建中,我市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达20万人次,制作了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近10万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近200场。作为环卫设施垃圾分类环保基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节能萍乡项目先后接待了云程实验学校、广丰小学、各县区环卫工作人员等多个团体,共计开展活动30多次,接待人次达1400多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行中心城区主干道全面撤桶,扩大垃圾分类实施范围,探索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流程,不断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全覆盖目标前进,建设优美、整洁的大美萍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887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