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上海“垃圾分类谁最美”主题征文暨手机摄影评选揭晓
2021
02-06

上海“垃圾分类谁最美”主题征文暨手机摄影评选揭晓

  垃圾分类谁最美?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那就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吧。

  10月26日,在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团市委指导下,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垃圾分类谁最美”主题征文暨手机摄影征集活动。活动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共收到117篇征文、300余幅手机摄影。

  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获奖作品近日揭晓。《语文老师和《天净沙•垃圾分类》》、《妈妈和垃圾分类的故事》分别荣获“垃圾分类谁最美”主题征文社区实践类、环保感悟类一等奖。《垃圾分类我参与》、《垃圾分类从小学起》分别荣获“垃圾分类谁最美”手机摄影环保行动类、环保达人类一等奖。

  12月12日,在绿色账户双十二狂欢节开幕式上,上海举行了“垃圾分类谁最美”主题征文暨手机摄影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向荣获一、二等奖的作者现场颁发了奖杯。

  从参与征集活动的投稿作者来看,既有从事垃圾分类的公益组织,也有社区环保志愿者,居委干部,居民,还有老师、学生、摄影师、作家、记者、公务员、企业员工等等,相当广泛,说明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有的单位,还把这次活动与环保教育结合,如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专门组织部分学生干部,到解放日报参加了“垃圾分类谁最美”分享交流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同学们踊跃投稿。真北中学、哈密路幼儿园很多同学、老师,都把自己参与垃圾分类的感受,写成文章参与征文。

  从投稿内容来看,取材大多来自身边,写得充满生活气息,非常鲜活。有的反映自己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后发生的可喜变化,有的点赞身边的环保达人、志愿者,有的聚焦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还有的调研社区垃圾分类的好做法,观察细致,感情真切,洋溢着一股绿色生活的时尚新风,如《写歌录MV,垃圾分类可以如此时尚》、《我的时尚爷爷》、《妈妈和垃圾分类的故事》、《环保狂欢夜》、《热诚的心》等等。

  从投稿水准来看,也涌现了不少佳作,把看似没有美感的垃圾,“变废为宝“,写成了美文,拍成了美图,充满艺术魅力。如《语文老师和天净沙•垃圾分类》、《垃圾桶之话》、《河道卫士》等。

  垃圾分类谁最美?看了这些作品,也许你就有了答案: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最美!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条件不足而等待,不以见效缓慢而放弃!

  图片说明:第四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人与自然?生态践行”漫步滨江公益行活动11月17日在北外滩举行,呼吁广大市民一起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垃圾去哪儿了”主题活动吸引了大家在现场参加垃圾分类游戏,学习实践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也纷纷参与其中。

  图片说明:垃圾分类宣传下农村,浦东康桥村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上海市郊的一所初中任教,担任班主任。班级里接近60名学生,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因为学校地处偏远,学生们中午都在食堂搭伙,也有部分学生不搭伙,每天自己带便当,按照学期出加热费,请食堂加热一下。

  虽然学校三令五申地要求,不能带食物到教室,更不能带零食,可是学生多,又不懂事,所以午饭和零食被偷偷带到教室,是常有的事情。尽管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放了垃圾桶,贴上了“卫生角”三个字,可这三个字似乎成了莫大的讽刺——恐怕这是最不卫生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垃圾全部丢弃在那里,有些液体甚至还流淌到了地上。

  初中生处在性格叛逆的年龄,单单靠批评,很难起到管理的效果。如果苦口婆心跟他们说:“要爱护我们的教室环境,这样学习才会使人心情愉悦”,也很难起到效果。因为坐在后排靠近卫生角的同学会比较遭殃,而前排座位的同学,丢弃垃圾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我看到了上海市绿容局举办的一次垃圾分类的口号征集活动。在详细看了规则后,为我普及了垃圾分类的方法,让我这个做语文老师的,也学会了自然科学老师应该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应该分类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可巧,这时我们的语文课文正好教到元曲单元。元曲里有一首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非常有特点,前面三句每句用了三个名词,最后两句烘托环境,一下子点明了题目中的“秋思”主题。教学辅导上有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自拟主题,按照这首元曲的格式来仿写,于是作业交上来,就出现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现代元曲”。

  我这个做语文老师的,自己也突发奇想:这首元曲的前三句,都是名词,而垃圾分为四类,那我何不把它们按照类别写进去?于是我就写了“剩菜零食果瓜,金属玻璃残渣,电池灯管药化,分类一下,环境美遍天涯。”前面三句分别对应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编完这首类似于顺口溜的“诗”,我在课堂上把它写在黑板上。结果可以想象——全班同学爆笑。我说:“你们不要笑,这首元曲的曲牌叫‘天净沙’,有个干净的‘净’字,我们就是要把教室的环境保持干净。我不仅要求你们把老师创作的这首‘诗’背下来,平时在教室里,也要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方法来执行哦。等学期结束的时候,再看看全年级的卫生评比,我们班的分数能拿到第几名。”

  说干就干,我找来了正副班长和卫生委员,买来了三个垃圾桶,打印了“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物”,贴在垃圾桶上。并打印了我写的《天净沙•垃圾分类》,贴在“卫生角”三个字下面。后来我在课间和午休暗访的时候,发现了十分滑稽的一幕:同学去卫生角丢垃圾的时候,嘴巴里会念叨一句:“剩菜零食果瓜,金属玻璃残渣”,然后引来周围人的一片嬉笑。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将垃圾合理地丢进了相对应的垃圾桶中:废弃的笔,塑料制品,都被扔进了干垃圾中。而纸张、金属制品都扔进了可回收的垃圾中。最让人头疼的,会流出液体的剩菜零食和水果,也都被学生丢进了湿垃圾的桶中,不会跟其它的混在一起。

  还没到学期结束,我们班级的“卫生角”,终于“名副其实”了——恢复了干净、整洁和卫生。我在班会课上说:“天‘净’沙这个曲牌真的取得好,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又美丽了。同学们啊,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我们学会了垃圾分类,把身边的卫生搞好,将来一定能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一直跟人“标榜”我是个环保主义者,你看,我了解雾霾的构成和危害,深深地为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种事情忧虑着,知道“地球一小时”、“六•五”环境日、“九•二二世界无车日”等等活动的重大意义。所以,当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便积极地向我妈普及垃圾分类的各种知识。

  我妈第一次听我说的时候,她说:“垃圾减量?这不是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吗?”

  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我跟我妈在“丢东西”这种事情上一直存在着深深的“隔阂”。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常常发生“争吵”。比如:

  她嫌弃我削的苹果皮太厚,我反驳,“也就少吃那么一口半口,皮削得太薄,麻烦!”

  她嫌弃我为了擦掉一点脏东西用掉一张餐巾纸,总劝说我用抹布。我反驳,“麻烦!”

  她的口头禅是:“这种东西还有点用处,别先急着丢。”而我总是吼她:“你觉得用我们家X万元一平米的房子放这些不值一文的破烂儿真的好吗?”

  自从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以后,我对照了一下垃圾分类的原则和我妈的行为,觉得,这可不就是我妈妈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比如:她会把我每次收快递的盒子拆开,叠好,放在阳台上,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就叫小区里收破烂的阿姨来卖给她。家里用旧的毛巾可以改做抹布。还算完整的旧衣服则送到小区的旧衣回收箱里。淘米水用来浇花。在我们小区没有垃圾干湿分类的时候,她会把一些菜叶子果皮沤花肥,所以我家窗台上的花总是开得格外茂盛。因为吊兰长得太好,还被人偷偷剪走,而我妈看了也不生气,说,他(偷花贼)剪去自己种种也好的。

  中秋小长假,我回家惊见家里多了几大包垃圾袋。原来她作为楼组长,要到小区里去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帮助发放居委会的告知书,宣传册,以及小礼品——每家两小卷垃圾袋。

  考虑到她跑楼道时要拿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又正好在放假,所以我不得不陪着她一起去发宣传物。我俩出门的时候在电梯间碰到隔壁的大姐,她看我们拿着大包小包,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去宣传垃圾分类啊”。大姐很明确地表示,“我是不会分的,太麻烦了。”我听了心里有气,却只能一言不发,我妈依旧笑咪咪,说:“能分还是要分,现在垃圾都没有地方埋了。”说着顺手塞给那大姐一份宣传单页,“了解一下,知道知道。”

  跑楼道的时候,大多数人,要么看在我妈的面子上,要么看在垃圾袋的面子上,多数还是挺和气地收下了宣传册和垃圾袋,签了收。但是也有人皱着眉头表示,这个事情恐怕……很难。

  我妈还是笑嘻嘻地说:“再难,也要做啊。以后垃圾要强制分类了,养成习惯就好了。”

  去敲门的时候,当然也会碰到有人不在家;有的人,听我们说明来意以后,一言不发,“砰”的一声关上门;还有明明屋内有脚步声,可任凭我们怎么敲门,里面就是没人应。我感慨:“只是宣传就这种态度,真要让他分类还不要他命啊。”我妈说:“这种事情要是能一步到位,就没有那么难了。慢慢来吧。我们下次再来找他们。”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问我有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说她自己的都发完了,忘了给自己留一份。我问她要干嘛。她说,她要代表楼道参加社区里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我给她用手机搜罗了一堆网上的资料。于是一连好几天,回家后就看见她戴着老花镜,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口中念念有词,还对我跟我爸说,厨余垃圾大部分属于湿垃圾,但是猪大腿骨则应该归入干垃圾云云。又过了几天,我妈很开心地跟我说,她所在的楼道小组获得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的第一名,获得了终极大奖——一盒三联装的“上海女人”牌雪花膏。经常看见她在楼里跟人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自从开始“垃圾分类”的活动以后,我妈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她的日子,但是我跟她的“争吵”明显减少了,而我也不知不觉向我的妈妈“看齐”了。我想,其实我只是一个自以为是了解一些环保知识的普通人而已,却并没有什么行动。而她,可能没那么多理论知识,却在每日柴米油盐的日常里,用行动践行着一些朴素的原则,不急不躁地做着她认为正确的事情,也感染了身边的一些人,收获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快乐和幸福,也许,这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吧。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