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垃圾分类处置 上海7月1日起实施管理条例
2021
01-26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垃圾分类处置 上海7月1日起实施管理条例

  小小一只垃圾桶,牵动着两会会场人大代表们的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作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如何让居民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且看代表们的建言。

  3月12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起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联合教育部“从娃娃抓起”,普及垃圾分类教育。

  “随着宣传深入、创新实践、人大立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垃圾分类是一件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是一件非做不可的大事,没有退路。”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

  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首先要打通生活垃圾处置的全链条。全链条的“前端”,垃圾箱房的设置是关键。曹立强说,为让垃圾投放更方便、更整洁,普陀通过科学选址、提高建设标准,基层社区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涌现了不少“金点子”。

  比如甘泉路街道的长富大厦,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入“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居民只需用手机下载APP,就能按照引导准确地进行分类投放,如果投放的是可回收物品,钱能马上到账。长征镇梅四小区则打造了智能化垃圾分类箱房,垃圾桶的盖子能自动感应打开。垃圾桶旁边设置了二维码,居民倒完垃圾后扫一扫,倒垃圾的次数就会被计入绿色账户卡,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励。据统计,梅四小区垃圾分类实行第一天,湿垃圾量是95斤,现在每天有700斤左右。

  全链条的中段,重点是要解决好混装混运的问题。为打消居民疑虑,普陀区专门配齐了专用的垃圾箱、车辆,并涂装明显的分类标识,来严格规范收运作业,让居民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建立了监督举报平台,一旦发现有混运现象,居民可以举报。

  全链条的末端,是重点解决好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今年普陀区的目标是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427个、中转站10座;同时,推广居住区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工作模式,建成100个湿垃圾粉碎箱房处置点。“我们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专门成立生活垃圾一体化公司,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动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链条。”

  “关键是让群众当主角。”曹立强代表说,全链条已打造好,这些探索实践正逐步推开,居民已经从“要我分”变成“我要分”,垃圾分类正成为社区邻里之间的新时尚。

  “垃圾分类,我们打的是阵地战,一个小区一个小区、一个村一个村去推。”全国人大代表、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和名片,我们觉得垃圾分类是我们的其中一项。崇明的老百姓觉得垃圾分类对他们来讲非常有好处,蚊子少了苍蝇少了,崇明的生态味道更足了。”

  “撤桶并不是一撤了之。”唐海龙说,“撤桶计划”就是撤除原先摆放在居民住宅小区的垃圾桶等垃圾收储设施,实行更为科学的垃圾桶设置模式。每个居住区根据小区规模和人口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投放点,原则上每个居住小区不少于3处,确保初始阶段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新换的垃圾桶和暂存点设施一新,标识醒目,色彩设计靓丽,颠覆了垃圾箱房恶臭难闻的传统认识,有的地区还在投放点搭建简易棚,为志愿者和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提供遮阳避雨、交流交谈的空间。

  在唐海龙看来,撤桶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减少源头污染,为开展居民垃圾分类创造条件。目前,全区129个居住小区统一撤掉原有楼道的垃圾桶。

  原先居民最担心的是前端垃圾分好了,末端是否又混起来,为此,崇明重点探索“跟车督查”机制。以城桥镇为例,镇生活垃圾推进办每月随机跟随作业单位进行10次跟车督查,作业公司中层领导每月不定期跟随作业单位进行跟车督查。

  唐海龙表示,针对少数作业单位人员实际操作中未严格执行等现象,通过随机督查能够督促作业单位人员严格落实垃圾清运标准;通过跟车检查,对于分类不清、垃圾混装的小区,镇垃圾推进办直接现场拍照、现场致电物业公司负责人,一定程度上对物业公司起到了震慑作用。

  “垃圾分类容不得形式主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

  她曾经在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工作了27年。虹储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已经有10余年历史,一开始为了让居民对垃圾分类有最形象直观的概念,朱国萍专门编了一句顺口溜:拜拜马夹袋,OK布袋袋。“这句话当时在小区家喻户晓,大家都减少使用塑料袋,开始用起五颜六色的环保袋买东西。”

  考虑到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厨房的面积仅有两三平方米,很难摆放多个分类垃圾桶,因此虹储小区一开始要求居民先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出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比如玻璃、废电池,这让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意义也有了一定认识。

  2014年上海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新一波分类热潮在各大小区掀起。总结五年来的“积分制”经验,朱国萍建议,在垃圾分类立法即将实行的当口,“绿色账户”在保持对市民正向激励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后台联网分析不同家庭的积分数据,以此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垃圾分类监管和鼓励政策。“只有阿姨妈妈们为了积分换奖品才参与,忙碌的小年轻却不屑参与,那么垃圾分类就始终没有到位。”

  “立法也意味着此前用人情味、卖面子等方式推行垃圾分类的模式不再适宜,因为到了7月1日,垃圾不分类就是违法。”朱国萍建议,上海社区干部们要用好7月1日前的最后三个多月,抓紧为居民梳理条例中的操作重点,帮助居民将“垃圾不分类就是违法”的思想入脑、入心,使得法律正式实行时在居民心中已经有威信,遵守起来有章法。

  她还建议各街道的宣传板、宣传册不要“一刀切”采用统一内容,因为分类基础好的小区可能已进入普及资源回收的阶段,而分类基础不佳的小区中居民可能连干湿垃圾也无法分清。“需求不同,要求也不同,做到哪一步就投放相应阶段的宣传物料,既不让基础差的居民有所混淆,也不错过基础好的居民吸收新知识的窗口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