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深度剖析:46城垃圾分类成效几何?
2021
01-25

深度剖析:46城垃圾分类成效几何?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那么,作为垃圾分类先行试点城市,在2020年这个重要节点,这46城究竟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00多万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86.6%,其他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全面启动。

  46个重点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已从2019年的3.47万吨/天,提升到6.28万吨/天,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0.4%。有15个城市达到或超过35%。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由点到面已经逐步推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

  我们搜集整理了各个城市相关数据,主要分为立法情况和目前进展两部分内容。在进展情况上,尽可能选取半年内发布的信息,有部分城市未能找到半年内信息故暂时空白,期待大家进一步补充。以下依照各地相关立法实施时间排序。(注:相关立法的实施时间不代表实际工作开展的时间)

  据《银川日报》2020年12月14日报道,银川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88%,其中示范小区468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3.18%。

  依托《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配套制定了《大件垃圾管理办法》《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垃圾分类考评办法》《垃圾分类社会信用评价若干规定》等16个政策文件,为依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全覆盖,全市3000余个居住小区全部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小区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800余辆,已建成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各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大件垃圾处理厂4座,工业废物处置中心1座

  截至2020年9月,市区400余个居民小区,26.56万户,已实现生活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占比83%;厨余餐厨垃圾采取定时、定点、定线路的公交化“西宁模式”;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其中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能力2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能力2800吨/日,上半年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化利用率达35%。

  深入推进教育、医疗、酒店、快递、物业等行业12项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配置356座垃圾转运站、3501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用车辆、1487条分类运输线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率已超过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

  另外海口市政府通过的《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中明确自2020年10月1日起全面开展强制垃圾分类工作,2021年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截止2020年12月,海口日产生活垃圾约4960.5吨,其中可回收物回收量约1150吨/日、占23.18%,有害垃圾分出量约0.5吨/日、占0.01%,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分出量约400吨/日、占8.1%,其他垃圾量约3410吨/日、占68.74%。

  目前,海口市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可回收物约1150吨/日,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400吨/日,焚烧和填埋其他垃圾约3410吨/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1.25%。

  宜春市有很主动和系统地公开垃圾分类进展,但是目前尚未公开2020全年的进展情况。

  截至11月底,太原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垃圾分类日均回收可回收物2100吨,日均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315吨,回收利用率达32%,垃圾减量率达17%。

  《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19年2月1日起施行,2020年修正

  截止2020年12月,兰州市54 个街道、340 个社区、3061 个居民小区已全覆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率达到 100%,居民知晓率达到 95% 以上,居民户数覆盖率达到 89.21%,回收利用率达到 35.45%。

  截止2020年7月,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分类覆盖率达81.4%。其中,度假区、高新区分类覆盖率达100%,五华区分类覆盖率92.86%,盘龙区分类覆盖率68.24%,官渡区分类覆盖率85.42%,西山区分类覆盖率61.97%,呈贡区分类覆盖率87.8%,经开区分类覆盖率68%

  建立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不落地收运、就近就地处置、两网融合收集”的“长春特色”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实现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小区覆盖率93.6%。

  于2018年开始试点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置,在长春全市建成了7座小型厨余垃圾处置站和1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了530吨,初步实现了居民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置

  截止2020年8月,德阳市713所学校、607个公共机构已实现全覆盖,市建成区具备分类条件的小区共计1067个,已有800个小区完成分类设施配置,覆盖率7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25.6%。

  上海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从2018年的1.5万吨/日上升到2.6万吨/日,2020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

  杭州市2019年底已实现全市全覆盖。2020年前8个月,杭州共清运处置生活垃圾297.78万吨,日均12204吨,同比下降8.63%,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已达47%。

  2020年1月至10月,浙江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263万吨,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50%。

  截止2020年10月1日,宁波市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由一年前的36%上升至62.9%,垃圾分类合格小区由30%增至69.6%。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城镇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88.9%,无害化处置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总量增长率-1.64%。

  目前找到的最新数据是2020年8月份,宜昌市城市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户数达到36.11万户,占城区总户数93.9%。

  截至2020年11月底,郑州市城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250.7万户,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99%;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35.02%。

  注:其他城市的相关法规通常为“管理条例”,而郑州市通过实施的是“管理办法”。且各地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都是由当地人大审议通过,例如《上海市垃圾管理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而《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严格来说,郑州市所颁布的管理办法,在法律地位上略低于其他城市颁布的经人大审议发布的管理条例。

  截止2020年10月,福州城区小区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可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均高于国家指标要求。

  截至10月份,市区全部居民小区(4534个)及公共机构(2059个)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完成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升级改造2656个,撤除桶点3952处;现有垃圾分类收运线条,其中厨余垃圾(含餐厨)收运线条,分类收运基本覆盖市区;厨余垃圾处理能力510吨/日,焚烧处理能力8700吨/日,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提前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规划目标。

  《咸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据2020年9月和11月的报道,咸阳市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知晓率达95%,市民参与率达80%,垃圾分类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6万余户,日处理回收有害垃圾35公斤,日处理可回收物20吨,日处理厨余垃圾150吨,通过焚烧发电日处理其他垃圾700余吨,年发电量1.8亿度。

  2020年5月-11月七个月内,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4246吨/日,较《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3倍,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0.84%,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分出量1927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6173吨/日

  截至11月29日,苏州共推进“三定一督”小区4113个,覆盖率达87.4%,已超额完成年度既定任务。在“三定一督”小区中,厨余垃圾分出率平均已达29.7%,成效好的小区可达40%。

  截至2020年11月,南宁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自三季度末开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35%。

  截止2020年12月9日全深圳3823个小区和1716个城中村实现分类覆盖,共配置1074台分类收运车辆。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上,已建成4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55处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3000吨/日。

  深圳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为8400吨/日,回收利用率达到40.5%,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度工作目标。

  垃圾分类实现“三增一减”:从8月底至目前,废旧家具、废弃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量由2060吨/日增至2760吨/日,升幅34%;废弃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的回收量由420公斤/日增至790公斤/日,升幅88%;厨余垃圾回收量由2530吨/日增至5640吨/日,升幅123%,特别是家庭厨余垃圾回收量由659吨/日增至2329吨/日,增加了3.53倍;其他垃圾处理量由19334吨/日减至15858吨/日,降幅18%。其他垃圾处理量由19334吨/日减至15858吨/日,降幅18%。

  日喀则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在9家市直单位、第三高级中学和白玛林小区纳入共11个先行推进垃圾分类试点部门投放四分类垃圾箱15组、垃圾桶100个,11个先行单位已于6月起启用垃圾分类设施,开展垃圾四分类工作。

  截至2020年7月底,长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2.37%。截止12月,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2020年11月拉萨市建成区内共有居民小区404个,现已实现投放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和宣传发动工作覆盖率达95%以上

  截止2020年10月,大连市辖八区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80%,强制分类单位覆盖率超过90%。

  截止2020年12月,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93%以上,校园生活垃圾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20年1-10月,成都230万余吨可回收物被回收利用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截止2020年11月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达90%以上。

  截止2020年11月底,沈阳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05%,回收率达到36.05%。

  《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列入2021年立法计划,2020年12月30日进行第二次审议。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投放、收集、运处、处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基础设施建设、作业人员统筹、收运路线规划等,因此,将每个环节无缝串联,形成流程化运作的分类体系是各个试点城市的首要任务。

  截止2020年底,通过合理规划,先行试点城市在垃圾收运和处置方面基本建成了较为流程化的体系。

  收运体系的完善需要综合统筹人、事、物各个主体,综合居民区、商业区、办公单位、旅游区等多产废点,制定合理的收运路线,配置适量的收运车辆,确立适宜的分类运输和调度模式,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垃圾产量在必要区域建立转运站。

  从试点城市的实施现状来看,各地在收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线路规划方面基本形成了系统化体,多个城市收运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如厦门、广州、深圳等市分类运输车辆最低已达800台,分类运输线城分类工作的第一档,苏州采用垃圾分类收运“四不同”(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模式,专人专车收运专门类别垃圾,既解决了垃圾混收混运难题,又极大的提高分类效率。

  ,将直运、压缩车收集后转运、小压站收集后转运三种模式相结合;针对湿垃圾,其采用以桶换桶和压缩车收集直运或转运模式;

  则融合点-站-场体系建立可回收物服务点;有害垃圾则统一放至暂存场,随后统一运送到分拣中心处理。上海收运模式通过衡量不同区域的垃圾产量和基础设施配置情况,合理规划收运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收运不及时、收运不力情况的发生。

  基于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需求,垃圾的终端处置成为分类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为此,多个试点城市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制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初步建立了终端处理体系。

  一方面,针对不同种类垃圾,各地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有害垃圾贮存点等,通过完善终端处理设施,提升各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各地初步建立了多种回收方式,如预约回收机制、积分兑换机制、商业回收机制,投放回收箱等,通过完善回收机制,提升资源利用率。

  46城中,杭州的回收模式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15个新型回收模式之一。其按照“城市居住区1000户1处,建制村每村1处,每个单位(大楼)1处。”的要求,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房)的要求,落实专人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信息经济高地优势,杭州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搭建政、企、社合作平台,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业态发展,推动垃圾清运与资源回收“两张网”的有机融合。

  将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垃圾处置过程中,杭州的回收模式为全国终端回收体系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垃圾分类具有极大地复杂性和琐碎性,并涉及到多个主体和不同区域,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试点城市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模式。

  由于各地需求不一,垃圾分类模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如三定两清一督模式、全智能模式、撤桶并点+定时定点、二定四分模式

  “三定两清一督”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固定的垃圾投放点,定时开放,专人值守,居民将垃圾分门别类之后进行投放。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居民分类意识较低的区域,通过较大地发挥人工监管的优势,有效提升分类准确率,帮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

  通过撤销传统垃圾桶,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并利用软件和硬件设备加持,如智能分类箱、电子秤、积分兑换一体机、分类巡查小程序将分类过程实时掌控。

  这类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城市,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

  分类“四定”,即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监管、定位监控,让垃圾分得清;中端收运“四定”,即定好企业、定好车辆、定好时限、定好点位,让垃圾收得齐、运得走;后端处置“四定”,即定点查验、定厂处置、定准流程、定责监管,垃圾处理好。通过这种模式,福州各小区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可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分类模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同一城市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应用多种分类模式上。

  如苏州虎丘区树山景区将垃圾分类、环卫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相结合,三位一体,形成了“文旅旅游+垃圾分类与环卫一体化模式”。

  与此同时,苏州吴江八坼镇则采用“互联网+”智能手段+科技+监管+评价+激励的新举措。通过将智能手段融入“三定两清一督”工作模式,构建了科学的智慧分类网络。

  自垃圾分类实施之后,46城在分类过程中初步建成了分类体系,但是在是在垃圾分类精细化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但是,从46城垃圾分类实施现状来看,目前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覆盖率较高的多为城镇区域,农村垃圾分类进程较为缓慢,且处理措施相对落后,分类落实程度也较低。

  垃圾分类的涵盖范围广,涉及事项繁琐,如人员安排、车辆调度、设施维护等,政府的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

  然而,在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部分城市的监管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小区存在分垃圾未分类,甚至有随地投放现象。不仅如此,在垃圾运输和处置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工作人员收运不及时和怠工等问题。

  目前,从部分试点城市的实施经验来看,杭州、苏州、上海、厦门等市开始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分类工作中,并逐步下放运营权利,通过政企合作,利用专业化企业进行分类运营,解放政府工作压力,提升监管水平。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提供了经验。

  垃圾分类利在当时,功在千秋,虽然当下我国垃圾分类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分类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城分类质量和能力必将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国绿色环境建设带来巨大效益!

  ,2021年1月20日-1月22日,每天中午11:33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CETV-1)(卫星频道),每天播出1集,节目时长30分钟/集,届时,敬请收看。另外,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

  :塑料循环行业专属纪录片,为行业正名,塑造行业正形象,让全社会重新并正确认识再生塑料行业,为我们所在的行业、我们的事业加油!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