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备助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破解垃圾处理难让大件垃圾变废为宝、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垃圾分类示范区……李沧区深入落实青岛市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新招高招迭出。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李沧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全区11个街道、120个社区、338个居民小区,累计发放分类垃圾桶15000余个,设置智能垃圾回收箱113台,月平均收集可回收物达50余吨。李沧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全部获评青岛市垃圾分类达标街道,16个小区获评青岛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引导下,家住东南渠小区的张玉秀不到一分钟就把满满一大袋子生活垃圾分别投进了不同的垃圾桶,然后熟练地走到旁边感应式洗手池,洗完手后离开。自2020年5月份小区的智能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站运行以来,这样连贯投放垃圾的动作,已逐渐成为小区319户居民的日常习惯。
走进收集站,感应式洗手区、作业区、冲洗区、工具存放区一目了然,尽管摆放了多个垃圾桶,但几乎没有异味。“我们每天定时进行消杀,还配备了紫外线杀菌器,墙上安装了自动除臭喷淋器、臭氧发生器,尽最大可能保持收集站内干净整洁。”工作人员王瑞坤介绍,作为李沧区首个具备四分类收集和智能化模块为一体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该收集站具备的智能化设施不仅限于此。
除此之外,该收集站内还设置了智能称重、人体热感性、红外测桶感应、满载报警、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监控等智能系统,结合着垃圾分类云信息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可满足300-500户居民的日常分类投放需求,垃圾分类和投放准确率分别达到96%、92%以上,将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设定目标变为现实。
近年来,李沧区深入落实青岛市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从体制上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并不断完善“三员一办”生活垃圾分类督导体系,已有1173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挂牌上岗。此外,李沧区还建立健全层级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重,实现共建、共治、自治、法治。
在硬件配套支持方面,李沧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标准化四分类桶点改造和撤桶并点工作,累计发放分类垃圾桶15000余个,完成标准化四分类桶点500个、撤桶并点1000处,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借助社会化企业设置智能垃圾回收箱113台,覆盖居民6万余户。目前,李沧全区厨余垃圾分类收运车辆达到30辆,完全满足辖区分类收运需求,通过优化收运线个居民小区开展分类收运,分类收运率达到100%。
为有效破解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李沧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建设了一处大件垃圾处理厂,对居民产生的大件垃圾以及园林枝干垃圾进行末端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日处理能力达到50吨,资源化利用率高于80%,使大件垃圾实现“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大件垃圾处理厂自今年5月份运行至今,已资源化处理大件垃圾800吨。
李沧区在居民小区、学校、农贸市场、机关单位等开展了规范化垃圾分类示范点,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比如,在农贸市场创新“二级四分”垃圾分类法,实现垃圾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目前,李沧区机关、学校及大型企事业单位餐厨废弃物签约率达到100%。“你们喝完的饮料瓶是什么垃圾……”在位于巨峰路上的李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内,来自徐水路小学的小朋友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为树立垃圾分类品牌形象,李沧区把这里打造成为垃圾分类宣传的重要阵地,专门配备了讲师团队,面向全市市民常态化开放。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全市各类团体200余次、参观市民3500余人次,接待数量全市第一,获得广泛好评,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宣讲的一个品牌。
目前,李沧区垃圾分类设施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加大激励惩罚措施力度,每周组织垃圾分类联合执法行动。同时,还将在浮山路街道、九水街道打造两条重点突破片区,调整优化分类收运线路,配置厨余垃圾日间专用收运线路,落实规范化收运,做到车走地净、及时清运、及时归位,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719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