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福州红庙岭协同处置项目正式接收全市生活垃圾,日均垃圾处理规模可达1200吨,而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福州市率先迈入了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同时,二期填埋场也正式“闭场停业”,停止收纳生活垃圾。
12月31日上午9时30分,海都君来到红庙岭协同处置项目园区看到,5辆生活垃圾转运车缓缓驶入园区,“首进垃圾卸车!”在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车内的生活垃圾全部卸入处置平台内。
“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福州是率先进入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福州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海都君,该园区投用后,中心城区基本建成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全市生活垃圾真正做到“只烧不埋”。
上述负责人介绍,除了能够正常处理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外,还协同处置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他处理项目产出的二级废弃物,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餐厨与厨余的沼渣、大件和园林垃圾的破碎物等,为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兜底保障。
据统计,红庙岭综合垃圾处理场从1995年建成以来到2020年12月底,共计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福州市各类生活垃圾1400多万吨。而红庙岭协同处置项目正式投入使用,福州市生活垃圾后端处理开启新篇章。
据悉,该项目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位于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占地约99.96亩。项目设计垃圾处理规模为1200吨/天,可对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污泥、餐厨沼渣、厨余沼渣、大件(园林)垃圾等终端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置。
“每天处理1200吨生活垃圾,可发电量52.2万度,一年就是1.9亿度。”福州沪榕海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理林瑛介绍,在这里,生活垃圾和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的废弃水果蔬菜等有机垃圾,将通过德国的先进干式厌氧发酵等技术,发酵产生的沼气经净化后发电上网,而脱水后的沼渣富含养分及有机质,采用好氧堆肥技术进一步转化为腐殖质,可作为市政绿化的营养土或有机肥的原料。
12月31日上午,红庙岭二期填埋场同时停止收纳生活垃圾,正式“闭场停业”,福州市告别了以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历史。下一步,红庙岭二期填埋场将实施覆土复绿和垃圾筛分治理,实现填埋场土地资源修复和再生利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651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