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尝甜头得实惠 垃圾分类成全民行动
2020
12-24

尝甜头得实惠 垃圾分类成全民行动

  很多人说垃圾分类难在基层,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乡村基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更是摆在所有基层乡镇的一道“必答题”。在平阴县孔村镇,垃圾却成为当地人们的“香饽饽”,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在美化环境扮靓家园的同时,还能让垃圾变废为宝,达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为了丰富垃圾处理的方式,更好地让垃圾发挥“余热”,孔村镇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垃圾处理流程、分解垃圾变“肥料”等举措,真正实现了垃圾分类“分”出新时尚,并于9月29日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垃圾分类镇域全覆盖的乡镇,为创建全国文明镇再添特色亮点。

  “小朋友们,我们在画画时不用的那种废纸,是一种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在这个蓝色的桶里……”近日,记者一走进孔村镇实验幼儿园的教室里,就被老师一字一句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所吸引。小朋友们更是坐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着,还时不时用“十万个为什么”的小脑袋问老师:“这是什么垃圾?那是什么垃圾?”

  这个画面只是孔村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一个缩影。在乡村、商超、宾馆、饭店等地,处处都有工作人员普及垃圾具体分类方法、志愿者拿着宣传单页分发的身影,配合进村入户的宣传喇叭与文化墙,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无缝隙、全覆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垃圾不能随便扔、必须分类投放的理念正逐渐成为这个乡镇流行的新风尚。

  有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宣传,垃圾处理流程如何优化,也是保证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一环。

  “注意啦,注意啦,家里有垃圾的可以准备一下了,来收垃圾啦……”这是每天都在孔村镇孙庄村上演的一幕。不等收垃圾的车停稳,村民早已熟练地将自家垃圾桶的垃圾倒进专门的垃圾桶里。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家里收这些厨余垃圾,每个月还定期来家里收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还给我们积分。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坦!”孙庄村村民王志平说。

  在孔村镇孔庄村的大院里,经常进行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活动。兑换的物品虽然只是肥皂、洗洁精和清洁球等生活用品,但这些用积分就能换到的物品相当受群众欢迎。通过这种用积分兑换的形式,不仅让垃圾分类潜移默化地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也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孔村镇39个村已全部实施垃圾分类,每个村带有分类垃圾宣传图板的不锈钢遮挡棚分类垃圾箱已经在路边“安家落户”。从垃圾的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都严格按照相应流程进行,厨余垃圾清运车每天按固定时间路线及时清运,将可腐烂垃圾运送到厨余垃圾处理基地,用于做蚯蚓饲料和有机肥;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大件垃圾单独收集由专用车辆运至可回收垃圾暂存点;有害垃圾单独运至县环卫中心垃圾集中点,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处理。

  对于那些可回收垃圾,如何高效率地将它们“变废为宝”,成为一个摆在每个乡镇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而孔村镇在这方面,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孔村特色的农作物秸秆+厨余垃圾相结合的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之路。

  一片丝毫不起眼的树林里,却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在臧庄村厨余垃圾处理基地,地面“肉眼”看见的是秸秆+厨余垃圾的发酵处理机器设备,而地面下却是蚯蚓的“大本营”,这种采用农作物秸秆+厨余垃圾发酵制造的有机肥就成为了蚯蚓的“营养源”。通过这种新型发酵分解方式,不仅可以消耗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厨余垃圾,而且蚯蚓产生的粪便也成为抢手的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久久为功,定见成效。在全镇上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一年多来,群众从垃圾分类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发自内心地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而今年入围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推荐名单的孔村镇也正以垃圾分类全覆盖为契机,既做好“面子”,又做实“里子”,时刻以实现人居环境“持久美”为目标,为创建全国文明镇加油鼓劲,让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在孔村加快变为现实。(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孙冉冉刘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