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如何使更多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东滩论坛研讨:发展循环经济
2020
12-23

如何使更多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东滩论坛研讨:发展循环经济

  2019年以来,住建部每季度对全国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终保持第一。生活垃圾分类始终走在前列,这为上海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何推动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废弃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使更多生活垃圾“变废为宝”?12月17日,市生态文化协会、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召开“2020东滩论坛——持续推动源头减量,大力促进循环利用,不断深化垃圾分类”专题研讨会,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建言。

  “日用品消费品快速迭代更替,一些废弃物——如快递包装废弃物,呈现爆发式增长。”会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提出,目前生活垃圾增长迅猛,提升垃圾回收率刻不容缓。

  在上海,一些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废弃包装回收工作。光明乳业随心订营销中心总经理李秀坤表示,他们正在全力推行回收绿色行动。目前,光明随心订的订量为每天180万份牛奶,其中有70万份玻璃瓶装牛奶。他们会专门派出工作人员上门,对奶箱中的空瓶进行回收,消毒处理后重复利用。目前,奶瓶的回收率已达99.5%。

  除了奶瓶外,光明乳业每天会销售110万份纸盒包装的牛奶。李秀坤说,为了推动纸盒回收,他们将每个月的5日、15日、25日定为光明牛奶纸盒回收日,市民只需集齐10个任意品牌的空纸盒,就能现场兑换一盒200毫升的鲜牛奶,或者市民可以留下地址,企业将牛奶送上门。这些活动得到很多居民的欢迎。自2019年6月28日至2019年底,在半年时间内,光明乳业回收了123万个纸盒,将这些纸盒叠在一起,相当于2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除了牛奶纸盒等食品包装废弃物,快递外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今年来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济大学教授、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表示,经初步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

  如何减少快递垃圾,让快递包装“轻松上路”?目前,各个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纷纷采取措施。在今年“双11” 期间,菜鸟供应链已联动500余商家,将原有塑料包装替换为环保袋,发自菜鸟仓的原装包装、环保拉链箱发货比例近50%。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在1.1万余个邮政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顺丰速运已在1.8万个网点设置了标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在40个地区开展包装回收。京东商城已在近30%网点设置了快递包装回收装置。截至目前,已回收纸箱并二次使用数量达1.5亿个。

  杜欢政认为,推动废弃物回收,光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一整套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可以连接企业、政府、消费者等相关主体,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这对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在论坛上,不少与会人士提出,垃圾分好类后,回收只是第一步,对于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品,通过二次交易和流通过程,实现物品自身的使用周期延长、使用价值延伸,实现物善其用、物尽所值的目的,才是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

  近年来,在市政协垃圾回收利用的协商议政活动中,部分政协委员非常关注“重构二手品市场”的问题。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消费观念的转变,二手闲置品市场一直方兴未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由此拉开了全国46座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垃圾分类的序幕。在垃圾分类的催化剂作用下,二手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在“新时尚”的大风口下,二手品市场如何与回收行业巧妙结合,如何充实并完善原有交易体系的空白和薄弱,是一个全新并且重要的议题。

  市政协常委、市社科院研究员马驰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旧货市场、跳蚤市场非常发达。在日本,“中古店”(旧货店)随处可见,由于丢弃服装、家具、电器等大件垃圾时,需要支付不菲的垃圾处理费用,所以居民经常会把二手物品送到“中古店”,进行二次交易或让人免费领走。在丹麦各个城市的垃圾总站,都设有交换中心,里面摆放各种经过处理的二手物品,人们可以免费取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废旧物品循环利用方面,我们可以参照这些典范和设计。”马驰表示。

  “不同人群消费需求存在差异,迫切期待产品二次价值得以实现。社会消费支出全面增长的同时,消费群体的分化、消费结构的分层也在进一步凸显,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导致对部分产品二次价值的再次交易和利用成为可能。”市废弃物管理处处长金浩表示,两网融合体系在上海运行两年多,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减量提供了强大助力,也为规模化二手品市场的重建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线下线上平台为二手品市场的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建议,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选址,在本市建立一批适度规模的二手品交易市场,将各个两网融合回收点打造成二手交易小商铺,使其具备预约回收、流动回收等功能;将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郊区两网融合集散场作为二手大型家电、家具的展示和交易场所。

  对于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金浩认为关键在于完善二手品市场经营管理体制。首先,制定二手品价格标准体系,根据不同行业具体情况,结合商品新旧程度及市场行情等特点,制定不同二手品收售参考价格,并且实行动态调整,定期予以公布,保证买卖双方的正当利益。其次,指导、督促二手市场的开办主体研究制定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明确市场开办主体的管理职责,严厉查处、取缔二手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目前,二手商品的售后服务尚未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要加快研究制定二手交易的‘三包政策’,从退货、换货、维修保证上倒逼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相符。”他说。

  除了仍然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外,如何让那些利用价值较低的废弃物同样得到妥善处理,也值得关注。胡卫提出,上海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各类废弃物的专项收集,挖掘各类废弃物再利用的各种可能。

  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凤懋伦呼吁关注废玻璃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据统计,上海一年产生的废玻璃可达120万—130万吨。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废玻璃主要是通过“两网融合”站点、社区可回收垃圾收集点以及社区收废人等进行收集。

  凤懋伦表示,从客观上来说,废玻璃回收、处理与利用的产业链是贯通的。据统计,回收利用废玻璃再生产玻璃,按一吨计算,回收一吨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少用纯碱250公斤,节约长石粉60公斤。一吨废玻璃回炉后,可再生2万个500克装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20%。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废玻璃回收存在一系列瓶颈问题,关键在于回收者缺乏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废玻璃回收处理利用的价值链没有贯通,价格和利润收益相对较低,对废玻璃产生主体和回收者缺乏吸引力。他建议,通过完善利益机制,贯通价值链与产业链,推动废玻璃的有效回收和处理利用。

  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膺鸿提出,目前废旧服装主要分三类,一是仍然具有穿用价值的二手服装,会被大量回收转售;二是不具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会进入生产加工领域,成为纺织产品和非纺产品的原料;三是没有原料价值的废旧服装,被业内人士称为少人问津的“黑料”“烧火料”。“对于附加值非常低、甚至要倒贴钱处理的废纺织品的处理,应该引起重视。”他提出,一方面,应尽早落实扶持政策,规划专用场地,减轻废纺织品的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将废旧纺织品回收企业统一纳入国民经济管理体系内,这有利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资源化、无害化业务运作。

  市商务委市场处副处长杨松表示,在完善本市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过程中,当前需要着眼于优化财政补贴方式,提升垃圾回收处置能力。“对于低价值的那部分可回收物,现在很难进行市场化,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予以支持。”他表示,目前一部分补贴是和垃圾回收量挂钩的,他们考虑把更多补贴倾向“回收处置能力的建设”,这样可以减轻企业的处理负担,鼓励企业提升垃圾回收处置能力。

  “下一步,是科学、合理地界定低价值物可回收物的范围。”杨松表示,如果回收处置某品种废弃物需要的资源,要高于可节约的资源和环保收益,那么,对于该品种的废弃物是否还要进行回收利用,就值得商榷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论证制度,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