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阳信县走出“接地气”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2020
12-11

阳信县走出“接地气”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在阳信县流坡坞镇吕家村,村委会主任吕书海编的这首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三句半”可谓“家喻户晓”,无论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刚刚上学的孩子,人人都能说上两句。而“三句半”中提到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干湿垃圾分类的标准等相关知识,村民们更是人人“门儿清”。“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咱们村里不仅人人说得好,做得更好!”吕书海满是自信地说。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能够实现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今年5月7日,《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我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节点;市城管局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其中,阳信县在流坡坞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10个村率先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吕家村就是其中一个试点村。

  经过半年多的宣传引导,如今在吕家村等试点村里,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家每户都自觉行动——村民在家分类投放干、湿垃圾,村居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分类清理,再在村资源分类中心对干垃圾二次分拣,将湿垃圾运到堆肥点堆肥还田,走出一条“接地气”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在吕家村,家家户户都统一发放了一个干、湿垃圾分类桶,左边灰色的分桶是放干垃圾的,右边绿色的分桶是放湿垃圾的,桶上还简单标注了干、湿垃圾的类型,村民们在家都自觉把干、湿垃圾分别扔到相应的桶里。

  “卫生纸、塑料袋、包装盒这些是干垃圾,菜叶、果皮、剩饭剩菜这些是湿垃圾,我都分得很清楚。”今年六十五岁的吕家村村民岳玉兰告诉记者,最开始村里不光通过大喇叭天天宣传,还给每家每户发了宣传页,村干部、党员也到户家仔细讲解,“家里日常的垃圾就那几样,多留心记记很快就分清楚了,现在我都自觉分开扔。”

  每天上午八点半,吕家村的保洁员吕振才就骑着垃圾收运车到每家每户上门收垃圾。“我收垃圾时都会检查两个分桶,看看干、湿垃圾分类扔的对不对。”吕振才说,刚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村干部、志愿者都跟着他上门收垃圾,进户指导分类。推行三、四周以后,吕家村基本能人人按干、湿垃圾分类投放,逐渐养成了习惯。

  流坡坞镇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都建有村资源分类中心和堆肥点,村居保洁员挨家挨户分类收完干、湿垃圾后,将干垃圾运到村资源分类中心进行二次分拣,进一步分类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在对应的垃圾桶里。其中,有害垃圾由阳信县农业农村部门定期收运处理;其他垃圾则像以前一样进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由乡镇运至阳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

  分类收集的湿垃圾,则由村居保洁员运到村里的堆肥点进行堆肥。试点村根据各村实际,探索采用了泥封堆肥法、薄膜酵素堆肥法、益生菌堆肥法等不同的方法发酵堆肥,堆肥成功后有偿提供给果蔬种植园、种粮大户等使用,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流坡坞镇各试点村人均日产垃圾约0.95千克,其中湿垃圾量大约占65%左右,也就是说,送至阳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的垃圾至少减量65%。”流坡坞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冯川说,目前各试点村垃圾分类正确率平均达到97%以上,不仅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还有效节省了垃圾清运、处理费用,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我市以宣传发动为抓手,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市城管局积极协调、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开展分类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具体的工作中,除阳信县在流坡坞镇等地试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分法、二次分拣法”外,滨城区按照四环以内的每个街道建成3个村居(小区)、四环以外的每个乡镇(街道)建成2个村(居)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的标准,共打造了32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沾化区投资400余万元,购置10000余个分类投放垃圾桶;邹平市已选定两个居民小区,5个镇办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区域;市本级管理的631家餐饮门店也率先开展了餐厨垃圾分类工作,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采取移动上门收集的方式分类收运餐厨垃圾。配套建设方面,在市城区新建的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分拣中心、有害垃圾存储中心已于6月投入运行;滨城区建设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将在年底投入运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