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走入20时代
2020
12-09

一网统管生活垃圾分类走入20时代

  到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整整满一年。记者采访获悉,一年时间,垃圾分类也开始走入大数据分析、一网统管的2.0时代。

  在闵行区梅陇镇的城市运管中心指挥中心,一张电子大屏幕上,全镇垃圾分类的点位星罗密布于28平方公里的镇地图上,一屏可观所有。点击每个点位,就可查询社区、园区、商圈、楼宇等垃圾厢房数量、隶属责任网格、垃圾分类管理员等信息,底数清晰、职责明确。再细一点,还可提供某一处垃圾厢房的六定标识、定时定点时段、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

  所有这些信息,都与城市运管综合平台的GIS地图进行了坐标匹配,还可实现点对点远程监管。记者了解到,依托城市运管综合平台的全球眼、智能感知、城管通功能,梅陇镇已经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了一网统管凭条,实现了垃圾分类前、中、末全链闭环管理。

  13个小区、5个村、6个商业体、3个园区被纳入全球眼系统,高清实时捕捉源头分类投放行为,一旦发现混投混放等违法行为,自动生成案件派发城管执法中队启动立案查处。依托人机协同处置机制,网格巡查员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对分类纯净度进行检查,通过单兵设备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在古美西路,还率先启用了智慧街区系统,探索智能辅助场景模式应用,通过对视频画面进行时空分隔、特征提取、对象识别等手段捕捉记录垃圾乱投乱放等行为,实现管理需求。

  收运环节也未遗漏。普乐二村、许泾村等探索智慧社区、智慧农村系统,通过智能感知功能自动识别垃圾满溢、垃圾袋落地、垃圾桶开盖等事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收运。干、湿垃圾、建筑垃圾、两网融合等作业车辆全覆盖安装GPS,对行车轨迹实时监控,通过调看视频等对混装混运行为实施监管。

  在处置上,湿垃圾处置站、建筑垃圾中转站、干垃圾压缩站、两网融合中转站监控视频纳入平台统管,实施全天候、全覆盖管控,发现垃圾混合处置、安全生产隐患等及时通过平台派单至责任部门到场处置。

  大数据促进了垃圾分类更好更快发展。春申景城、锦乐馨苑等智能化投放小区已将后台数据接入平台,实现分类投放数据实时共享,其余小区则通过APP界面人工录入进行数据维护,确保垃圾分类数据完整、准确。

  以“大数据”为平台开发的街面门责APP,通过扫描沿线商户门口的电子证书,可将店铺信息、店招店牌追溯、商户垃圾分类、废弃油脂统一回收、消防安监等情况一览无余。通过APP,可随机对商户开展检查,并要求商户整改,检查结果及相关照片信息等全程在后台留存。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梅陇镇还将对生活垃圾中转处置站地磅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日常收运数据的实时共享,并与区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提升数据流转时效和应用范围。

  生活垃圾到底怎么分?是条例实施最初很多市民在源头分类上最大的困惑。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上线了一款名为“生活垃圾怎么分”的微信工具,使用者在查询框内输入物品名称,只要后台有能匹配的词条,就能知道扔到什么垃圾桶。

  一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平台可供查询的词条数量已突破10万大关,累计吸引了2623万余次的点击浏览,为市民提供了2946万余次的查询服务。

  分析这累计近3000万次的查询数据,也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平台上查询量最高的三个词汇分别为“牛奶盒(324781次)”“塑料袋(281366次)”“鸡蛋壳(221186次)”,紧随其后的依次为玉米棒、瓜子壳、蛋壳、粽叶、塑料、玻璃瓶、头发。进入“前十名”的这些生活垃圾,最少的一种,查询次数也在13万次以上。

  此外,有三种垃圾极易混淆。首先是宠物粪便,应归入城市粪便处理系统,因为上面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不建议进入生活垃圾处理渠道。实在不便时,可包裹后投进干垃圾桶内。其次是小龙虾,无论是龙虾壳、龙虾头、龙虾黄、龙虾肉,都应归入湿垃圾。最后,有些市民可能认为打火机是有害垃圾,其实应归入干垃圾。

  这样的平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方便,庞大的数据库也为工作的优化提供了支撑。通过对查询量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少市民在垃圾分类上的“盲区”,“这为我们不断升级优化后台,以及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方面表示。

  比如,牛奶盒和塑料袋为何查询量会排在榜首两位?是因为它们都是典型的容易混淆项,许多人无法断定牛奶盒、塑料袋到底是干垃圾还是可回收物。

  “分析后台数据,我们发现一些复杂的垃圾,不能简单地告诉别人它的分类是什么,这样没什么效果。”也因此,这份大数据报告在被公布的同时,也特意列明了易混淆的垃圾如何区分的方法。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