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3日电(陈露 罗永红)在国家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当下,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成为一种“新时尚”。
在广阔的农村中,可回收垃圾该怎么处理?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的“遵汇收”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积极探索多渠道垃圾回收处理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回收热情,“盘活”垃圾的有益循环。
“一共68元,你拿着这个单子就可以去那边再生资源兑换超市收钱了,可以顺便看看超市有没有什么需要的生活用品。”走进“遵汇收”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工作人员正帮村民将玻璃瓶、纸箱、废旧铁丝等可回收垃圾分类称重,并按照回收标准计算总金额,村民在获得现金收益的同时,还能兑换生活用品。
“参与垃圾分类,对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还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只要勤快,把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还可以换钱,现在大家都愿意参加。”拿到钱,团泽镇村民邹玉强笑道。
据了解,自10月23日正式启动可回收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以来,“遵汇收”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成为不少村民的“打卡点”。
“在此之前,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大多都是丢弃或堆积在家,等有机会才能被统一收走,破坏环境卫生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现在群众参与垃圾回收还有钱拿,自然参与率直线上升。”“遵汇收”再生资源项目负责人梁大秋告诉记者,该中心开放的短短一周内,便迎来了村民的频繁“光顾”。
为更好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回收的热情,该回收中心按照“高值+低值”回收模式,以高于市场回收价的方式回收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回收的垃圾可采取现金补偿、积分、生活物资等商品兑换三种方式进行兑换。
“家里这个电风扇坏了,之前一直想丢的,还有几件破衣服,扔了也是扔了,刚好拿来换两把面条,钱都不用给,对环境卫生也好。”团泽镇村民田维民拿着刚用回收垃圾额度换来的面条,脸上写满笑意。
据梁大秋介绍,为给当地村民提供更便捷的再生资源回收渠道,该中心不仅以村(居)为网点建立11个“垃圾回收服务站”,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全覆盖,更采用“线上+线下”运营模式,将再生资源回收深入每村每居,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说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运营模式优势,梁大秋表示,线上下单更加便捷,适合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群体,线下自主上门则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提供方便。
“线上在微信端搜索‘遵汇收’公众号关注就可以下单,下单后我们有工作人员会上门回收,回收完成后几秒钟钱就会打到微信账户上。当然,也可以把可再生垃圾拿到线下设置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卖后就可以在超市选商品,且商品价格和市场相比基本便宜30%,这样能更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梁大秋说。
据了解,“遵汇收”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将回收垃圾分类化处理,除将可再生资源送至分拣点进行统一回收再利用外,对于农药瓶、机油瓶、废电池等危险废物,则送至合作生物公司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最大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从源头把垃圾减量化,在处置过程中使资源无害化,让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化,让水更清、山更绿、道路更干净,从而达到提升群众素质,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目的。”梁大秋说,下一步,该中心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共建共享美好生态家园。(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520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