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生活垃圾分类走起来!我们准备好了
2020
12-07

生活垃圾分类走起来!我们准备好了

  》正式施行。垃圾分类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态”。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学校、公园、站、商场、超市等场所的垃圾箱桶悄悄变了样,大部分市民对于垃圾分类都持积极的

  在南开区华苑街长华里社区,一字摆放的4种分类垃圾桶,配合着垃圾分类说明指示牌,让居民在投放的时候可以进行参考。“咱吃完的大骨头是其他垃圾,不是厨余垃圾,您注意,得放到这个桶里,别放错了。”《条例》实施首日,城管执法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在投放点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现场指导,纠正分类错误的行为。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丁蕾介绍,社区内共设置了这样的分类垃圾桶20余处,都在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上,方便居民投放。每天,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将各点位的垃圾统一集中到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房,统一收集清运。“在此之前,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社区在职党员、社区居民等通过培训、发放宣传品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条例》开始实施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指导,巩固前期宣传的成果,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丁蕾说。

  “平常家里的垃圾就是厨余垃圾比较多,另外就是一些瓶瓶罐罐的多,就自己备个垃圾袋随手带下来也很方便。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社区居民薛似玉笑着告诉记者。

  在和平区小白楼街开封里社区,明黄色的智能分类垃圾箱特别显眼。它可以对纸类、纺织物、塑料、金属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居民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屏幕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即时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居民黄雯已经习惯了每天将垃圾分好类再投放,她说:“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非常重要,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个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市民,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出力。”

  街道社区是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推广的重要关口。早在今年5月,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就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序幕。通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充分宣传引导,居民逐渐养成了“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习惯,垃圾减量化效果逐渐显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表示,社区大党委充分发动了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一体推进该项工作。

  除了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之外,餐饮业的厨余垃圾处理是另一个“重头戏”。河西区环境卫生管理第二队提前准备了20部容量不同的垃圾车和12部移动式垃圾箱,便于分类运输处理。12月1日起,这些专业车辆都将投入到全区各街道社区、5600余家沿街商铺、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所产生的厨余垃圾的收集转运中。

  在恒隆广场的垃圾处理站,专业的微生物分解器对餐饮商户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干湿分离,分解后的垃圾数量可以减少约一半。总经理朱天博告诉记者,通过前期对商户和顾客的积极宣传引导,目前效果良好。未来或将设置专门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更好地实现绿色、健康、环保的工作理念。

  硬件设施水平的提升让本市厨余垃圾收运能力大幅提升。“就近就地”的方式更是减少了厨余垃圾在转运过程中异味与遗撒等问题的发生。目前,本市已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40余座,设计处理能力150吨/日。

  生活垃圾的管理关乎城市运行与形象,更是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自然环境和谐的大事。目前,本市建成区垃圾分类已覆盖居民340万户。全市建成了130余个精品示范小区、30余所精品示范学校,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5217家公共机构实现基本全覆盖。此外,全市3669所各级各类学校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覆盖率达到94%。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