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异味怎处理?分类是否可实现自动?湿垃圾桶是否能集破袋、滤水、排水于一体?这些问题,不仅政府部门在考虑,上海的学生们也在思考。昨天下午,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生活垃圾分类“小发明、好方法、金点子”征集活动举办颁奖仪式,70项学生个人奖座次排定。
获奖作品中,无论是小发明、好方法还是金点子组,都涌现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思妙想。
比如获小发明中学组一等奖的“家用智感垃圾处理系统”,借助图像识别系统和自控技术,可实现垃圾“一孔掷入、自动识别、分类转投”。扔垃圾时,摄像头会给垃圾拍照并比对数据库,再将对应垃圾桶自动转到投放口下。另一款“可调整干湿垃圾占比的垃圾桶”,可解决家庭中每天干湿垃圾的占比不同、导致垃圾桶容积被浪费的问题。
记者发现,不少学生都很关注降低湿垃圾异味这个“痛点”。小发明获奖作品中,涌现出各种可过滤湿垃圾中水分的湿垃圾桶,有些通过“子母桶”来滤水,有些通过在垃圾桶底部凿孔打洞排水。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减少水分,最终消除异味。
而在好方法和金点子组,学生们提出了可供城市管理者借鉴的好建议。比如获大学生组一等奖的“垃圾分类长期志愿者服务可行性分析”,从学校管理层、院系和个人层面着手,探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如何达效益最大化。
获二等奖的“融合EPR理念结合电商平台以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方案”更受专家组肯定。方案提出,应结合“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固废组分与产量的预测分析体系,制定各行业绿色产品的动态标准,从源头开展减量。
学生们参赛作品体现出的纯真人文关怀,也让专家评委们动容。比如,有同学心系垃圾清运员,认为应借鉴医院专门收置损伤性垃圾的锐器盒的做法,在每个垃圾箱房边也设置锐器盒,让民用损伤性垃圾也“有家可回”。也有同学认为,桶身或桶盖上可印盲文,方便盲人分类投放垃圾。
据悉,此次活动自7月1日启动以来,得到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响应,至8月20日共收到548份作品。经过专家细致的初审、复审和终审,评选出学生个人奖70个,优秀指导老师奖10个,优秀组织奖10个。“去年垃圾分类推行后,我发现分类判断都靠人工,就想如果有‘万能大脑’该多好啊。设计参赛作品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代表、进才实验中学周详这样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成为‘未来之城’的改进者和创新者,对城市运行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宋广丞则认为,此次活动有助将青少年生态环境科技创造教育与实践相融合。(记者 金旻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498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