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台北的垃圾哪里去了
2020
12-04

台北的垃圾哪里去了

  台北有一座山猪窟垃圾掩埋场,1994年,这里每天掩埋垃圾2500吨,到了2009年,日掩埋量仅为59吨,垃圾量锐减97.6%。台北市的目标是,2010年底,“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

  傍晚时分,闪着黄灯的垃圾车缓缓停靠在台北各小区门口,市民在熟悉的《致爱丽丝》曲调中,提着垃圾走出家门,排队将不可回收垃圾丢在前面车里,可回收的丢在后辆车分好类的桶里,不到10分钟,司机上车,继续驶向下一个停靠点。

  等垃圾车是台湾最生动的社区经验,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会聚集在这一时刻。

  这套“垃圾不落地”政策,是台北市十多年间实施的解决城市垃圾负担的有效途径。这一成果成了世博会台北馆的主题展示。

  在台北环保局工作的高薇喻两三天丢一次垃圾,实行分装后,垃圾量减少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过去,台北市的垃圾固定在一个地方收集,随袋征收后,大家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2000年开始的“垃圾随袋征收”,市民丢垃圾要买固定的垃圾袋。根据所丢垃圾的量,政府征收一定的费用。不用此袋,清洁队拒收。一般垃圾需要付费,可回收垃圾免费,以此鼓励民众降低一般垃圾丢弃量。台北人因此有了“少丢少花钱”的观念,长期下来,节省了很多资源。

  “垃圾袋一般超市都可以买到,垃圾一公升收费人民币0.1元,14公升的袋子盛装容量是3公斤左右,人民币1.5元。”技师高薇喻介绍说。

  从1992年开始推动资源回收,到1996年“垃圾不落地”,再到2000年“垃圾随袋征收”,这个过程,使得台北市的垃圾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实施垃圾随袋收费前,台北垃圾的掩埋量一天有2500吨,实施后,降到59吨。下降了97%。资源回收的比例,则从原来的2.5%提高到45%。”

  然而,当初台北实施“垃圾不落地政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刚实施垃圾分类时,台北人也是一片哗然,难以适从,甚至有人将垃圾扔到尚未实行详细分类的台北县。

  为此,政府出台了很多配套措施,让民众配合推动。当时,台北市组成“资源回收及专用垃圾袋推动小组”,通过媒体、街头标语、现场说明会等一切方式宣讲。环保部门特地为民众开通了免费咨询电线,谐音就是:您帮我清一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