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精细化!庙城垃圾地箱“下岗”了!
2020
12-04

【垃圾分类】精细化!庙城垃圾地箱“下岗”了!

  截至11月底,庙城镇完成庙城村、大杜两河、金山社区等6个社区(村)12处垃圾地箱整改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卫生的分类垃圾桶站。

  “地箱露天不卫生,夏天老有异味,住得近的人家都受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垃圾分类。”大杜两河村垃圾分类指导员杜春旺高兴的说,地箱变桶站可谓是众望所归。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庙城镇立足“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理念,结合各社区(村)实际,分批次完善分类配套设施。经过9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全镇18个行政村、2个社区覆盖13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新建任务,提升垃圾分类点位120个、智能垃圾桶618个;完成垃圾地箱整改12个,其余50个垃圾地箱正在陆续整改、封撤。

  从试点建设到全面铺开,庙城镇垃圾分类工作也曾几次遇到“瓶颈”。“当时听说要搞垃圾分类,就觉得哪儿那么麻烦,扔个垃圾还要立规矩。”村民于桂华从前迟疑、观望的态度,代表了大部分村民的想法。但庙城镇政府决心破题,镇村干部主动走村串户聆听意见,查找当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多次“试错”不同方案,最终拍板实施了建设垃圾分类驿站和智能桶站两套方案。

  ➜ 通过密闭式管理和增加自动感应、红外消毒等智能组件,既解决了垃圾收集设施露天不美观、异味难消除的弊病,又消除了居民群众不愿开关垃圾桶盖、担心脏手不卫生的“心结”。

  ➜ 同时,通过“脚步丈量法”在人口密集点位和主要街道沿途合理设置桶站,尽可能缩短村居民与垃圾桶的距离,便于投放。

  “最认可的是他们(镇村干部)的这份细心吧。”村民杜娜说,她对垃圾分类投放观念的转变,就发生在几轮聆听意见的过程中。“政府几次下来问大家的意见,我们提出的不脏手、不多走路的意见都采纳了,我觉得很贴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应该从主动分类做起”。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日益精细,像杜娜一样从嫌麻烦到主动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还有近2000名居民主动参与到“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中,身体力行做起垃圾分类的推广者,影响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据了解,除了以“绣花”精神布点硬件设施外,11月28日,庙城镇还启动了“垃圾分类提升月”活动,在镇域内再次掀起垃圾分类新热潮。通过系统性地组织居民身边的宣传动员活动、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开展“大手拉小手”家庭推广计划等方式,进一步鼓励、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提升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与村居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行动自觉,成为庙城地区文明生活新时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