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让垃圾分类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0
12-01

让垃圾分类有力度更有温度

  垃圾分类迫在眉睫,是大势所趋,更是形势所逼。近年来,我们国家告别了洋垃圾输入时代,悄然间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压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然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末端决定前端,2019年榆林市城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80万吨,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末端处理,是困扰政府的心病。榆林青云、高新区两大垃圾填埋场容量已达设计容量,榆林垃圾分类已然刻不容缓。

  垃圾分类前端在指间,关键在心间。垃圾处置从不分类到分类,意味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要让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需要家家参与、人人动手,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变成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行动自觉。要发挥制度的威慑效应,健全监管和奖惩机制,要把住分类环节,也要管好收运和处理环节,既要有定时定点的投放,也要照顾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破解“垃圾围城”困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治理课题,需要政府做好改革创新的文章,要下足绣花功夫。社会参与度高不高、能不能坚持下去,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成效。市场化运作程度高不高,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问题。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各个利益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垃圾处理费的标准及收取,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推进。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等社会组织要共同参与,对垃圾分类的理论、制度设计进行专业研究,宣传、动员和教育。企业要抓住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聚焦城乡社区、公共区域、机关事业单位等重点区域,采取“科技+管理”,推进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等方式对源头分类行为进行监管,全链条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智慧化”。

  总之,垃圾分类不是“运动”,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只有认准了、用心了、努力了、坚持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就会更美好,人民群众也会满意舒心。

  本站所刊登的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人民广播电台及榆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榆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陕备2017008号

  榆林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