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不让焚烧秸秆和枯枝树叶了,通过设备,使用就地生物处理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燃料,既环保而且燃烧值也很高,用这种生物燃料发电都没问题。”王家曹村社区农村垃圾处置点工作人员介绍说。10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的时间,记者随市城管办对青岛七区环卫垃圾处置进行了系统探访,环卫智慧云、扫码纸巾机、智慧分类卡……一个个高大上新词汇、黑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造就一个干干净净的美丽岛城。
19日,记者来到城阳区王家曹村社区农村垃圾处置点。“刚刚建成的是农业秸秆垃圾处理中心,该项目共投资400余万元,通过设备就地生物处理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燃料。建成后每天可处理6吨的秸秆垃圾、园林垃圾等物料。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街道部分区域农业秸秆垃圾产量大、处理难的问题,真正意义实现有机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城阳区夏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套设备其实分为三个流程、三套设备,第一个流程是处理大型树枝和秸秆部分的,第二个流程是处理湿叶子,经过脱水发酵处理成生物肥料,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干湿料混合处理,最后产出的是颗粒状的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的燃烧值可以达到2500~3500大卡,可以送往生物质锅炉设备内作为燃料燃烧,发热或者配合发电都是可以的。”现场技术人员肖先生告诉记者。
据介绍,王家曹村社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周边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在节约处置费用的同时年可产出颗粒燃料360余吨,直接间接为社区带来每年10万元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城阳区已经建成了环卫智慧云系统。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桑德环卫云平台,将多种业务进行协同而形成的一种监管与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使环卫工作中的人员、车辆、设施设备等互联互通,实现对车辆、人员作业全过程的实时监管,通过对数据分析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智能监督和科学决策。
据介绍,RFID垃圾清运管理系统,在环卫垃圾收集设备上安装RFID读取器和电子标签卡,实现垃圾收集点和收集状态的“双管理”。垃圾清运车前来清运垃圾桶里的垃圾时,在翻身倒垃圾的一刹那,垃圾桶身上的“rfid电子标签”会被安装在垃圾清运车上的扫描机扫到。与此同步,大屏幕上,原先标识为红色的“未清理垃圾桶”图标瞬间变成了绿色的“已清理”状态。如果有垃圾桶被遗忘或漏倒,可以立刻督促环卫工清理干净。
海伦路生活垃圾及厨余垃圾分类项目,让居民实名制办理了“智慧分类卡”,不仅能实现垃圾分类,居民还能“凭卡赚零花钱”。居民凭卡到箱体上进行开箱,将自家的废旧报纸、纸壳等可回收资源投入箱体后,箱体立即自动称重,电子屏幕上自动显示出投递重量,与此同时,对应的金额将发放到该用户的智慧分类卡中,用户可到自营便民服务中心或加盟商家进行抵扣消费。
垃圾桶在集中期间造成垃圾桶缺位,居民容易乱扔垃圾;垃圾桶占路和大型压缩车在道路狭窄处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噪音扰民;垃圾清运不定时造成垃圾在居民小区滞留时间长,居民反映大、投诉多……
这样的问题已经成为岛城不少城区内垃圾转运站的通病,市北区浮山后二小区垃圾收运模式成为一种打破通病的尝试。自2014年试点开始,市北区引入2辆1吨小型收集车作为尝试,替代机动三轮车(四轮车)进行垃圾收运管理。前期,区城管局在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实施试点工作,历时一年多试点,“小型车前端收集+车车(站)对接”的作业方式日趋成熟。2015~2016年,市北区委区政府投入专项经费750万元,购置小型收集车45辆,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目前,在市北区城管局环卫二公司服务辖区,八个作业分公司,全部推行了“小型车前端收集+车车(站)对接”的收运方式,日完成10万余户居民、340余吨生活垃圾收运量,占整个垃圾收运量的68%。确保了区域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经过近三年的实际运行,实现了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作业效率明显提升、环卫行业形象明显提升,市民投诉大幅下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402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