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美国大学招生官是这样把80%申请人材料扔进垃圾桶的
2020
11-19

美国大学招生官是这样把80%申请人材料扔进垃圾桶的

  手上掌握着申请者“生杀予夺”大权的招生官们究竟是怎么工作的?本文作者在美国一所Top5院校就读期间,参与了学校招生办的录取初选工作:申请者被分成ABCD四个等级、80%的个人陈述没被看过一眼就丢进了垃圾桶、三分钟之内没有“震撼”到招生官就会被降级……

  按:本文经授权转载于“北美留学生日报”(ID:collegedaily)。

  招生办录取官在留学生眼里都和老干妈女神一样,随便一封邮件就能让人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本文分享的便是笔者打入敌人内部、刷新三观的一次美国大学招生办实习经历。

  2010年2月份的某天早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我们学校的招生办公室。48小时前,一封邮件通知我成为了这所Top5院校的四名本科实习生中的一员。

  在这里,我将参与到光荣伟大的2011级录取初选分类工作中,把“不合格的家伙们”剔除。最重要的是,这次经验将会解释我心中的谜团——我这样的学渣是怎么被这所牛校录取的?

  9点钟,工作正式开始,我们四人被分到不同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名教授和两名工作人员。

  教授对我说,今年的三万多份申请材料已经被分成四堆儿,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周之内把面前这8000多份申请分成ABCD四个等级,A是直接发录取的,D是无可救药的,B是没那么出彩的,下一阶段教授们需要吵架决定是否录取的,C是为了填补学校的种族比例、男女比例或者运动员比例凑数用的。

  假设今年学校招2500名新生,一般来说能有1000个A,5000个B,8000个C,还有不到20000个D。D扔了不看,A直接录取,还有1500个录取名额,从剩下的5000人里去选。

  当然如果线个人肯定都会是华裔(没办法,我们有学霸种族天赋),但是美国大学又有关于种族和性别比例的要求——比如华裔不能超过10%,非裔不能低于20%,要有多少来自穷困家庭的,又要有多少学理科的女性——这样如果B里面没有数量那么多的这种“特殊需求人才”,就用C来补了。

  具体指标很简单:ACT和SAT满分的,单拿出来;ACT低于30、SAT低于2000、GPA低于3.7只要有一项满足的放一堆,这些人都是未来的C和D级别;其他的另放一堆,稍后再从这里面分出A和B。

  当时的教授还特地说,标化成绩满分的要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边,我非常怀疑地问为什么,教授说因为他觉得标化满分的不是天才就是哪方面有点缺陷,要由他单独审查。

  这项无聊的工作由我和另外两个工作人员完成,教授只是负责浏览我们时不时递给他的满分学生。

  教授说,不对啊,这个中国学生XX(我还是不说她的姓名了,不过这名字我记了六年)说这个奖项在中国非常受人认可。

  有名人推荐信的、家里很有钱的、得过很著名奖项的、,都扔进C里面,其他都放进D里面。遇到难以抉择的就大家一起讨论。

  教授拿来一张的单子,上面列出了美国人认为的十几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亚洲小城市”(除了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和台北以外的亚洲城市)、“乡村女性”和“西藏人”。

  看着看着,我看到一封惊心动魄的推荐信,我问教授说这个放在哪个里面,教授拿过去一看,落款是亚洲某国家总统。

  又看到一个来自我国的申请人,活动清单里面写着“XXX公司CEO”,还附上了一张营业执照复印件,一看,注册资本1000万。了不得,拿出来问教授这个要不要也丢进A里去,教授说这就是家里出钱让孩子烧着玩的,谁家孩子能这么小岁数就管这么大的公司,C,只能是C。

  这项工作又进行了半天,晚上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我心力交瘁,原来80%的学生连个人陈述都没有机会被看到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过好在他们的推荐信是会被看一看的。

  第二天来继续,从这天开始,就是把A和B分出来的任务了。教授在这时候才收起他吊儿郎当的样子,严肃的说,今天看到的这些人很多将成为我们大学的新生,你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

  到了这一步,我们才会开始仔细看学生的申请资料,包括简历、个人陈述等,教授给每人发了一个表格,要求我们把印象极为深刻的、最优秀(Extraordinary)的学生找出来,并按照表格内容填写感觉到印象深刻的原因。

  一个学生最多只能给三分钟,换言之,如果三分钟内还没有震撼到你,就把它扔进B堆里面,如果震撼到了,就填表交给教授复查。

  我记得有一个来自匈牙利的申请者,个人陈述里写的居然是参加法国外籍军团,经历了虐待是的严酷体能训练,然后去阿富汗参战,结果人家退伍回来学了学习,ACT还考了34,这就属于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还有一个印第安纳州的小姑娘,发明并完成了“新铁人三项”:Gap-year(间隔年)先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然后从加莱跑步到巴黎,最后从巴黎骑自行车到诺曼底……

  当然这里面有严重的个人好恶,在我来看直接就能进A组,但遇到特别喜欢各种竞赛的也不一定。各种国内、国际赛事金牌得主一开始会觉得很厉害,但看多了就觉得也就这么回事儿。

  当所有A、B组学生的档案都被过了一遍后,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被我们分出来的四档学生会在接下来被交给真正的录取委员会去评估。

  当然这里就没C和D什么事儿了,A和B会经过委员会进行一些讨论、投票等等一系列工作,听说申请走到这一步各种成绩就很次要了。录取委员会会根据每个人的个人陈述、课外活动和推荐信决定是否进入A档,只有在两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旗鼓相当的时候才会重新参考标化成绩。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降低一些录取工作的神秘感,让各位家长和申请者对真正发生在录取办公室中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其实你们也可以看出来,录取工作其实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在里面的,各位只要做好自己,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相信是能够得到合适自己学校的录取的。祝各位2017年申请好运!

  (作者系美国Top5大学本科毕业生,由于录取工作的特殊性,将作者个人资料以及学校情况隐去)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