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缺乏以年轻一辈为主力的活跃用户,而家中老人又与社区废品回收户比较熟悉,互联网打不过拾荒者也是正常的。
年轻人越来越笃信“断舍离”,家里的垃圾一天一倒,可回收类垃圾占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比重本就不高,还要满足互联网回收平台的重量门槛,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在不值得把垃圾就这么攒在家里。
在全国大多数没有施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做废品回收生意的还是遵循着“社区摇铃铛”的旧模式。
互联网回收真要是门行得通的好生意,为什么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就止于年轻人和大城市呢?
解读君认为,互联网回收行业对于政策依赖度高,抗风险能力差,一旦政策、市场和价格发生震动,企业随时都面临倒闭风险,这也是融资资本从未看好这块市场的主因。
不少居民社区收编了城市拾荒者,让其担任垃圾分类的指导员,不仅更为专业的指导居民如何投放垃圾,维护垃圾投放点的清洁,还能将可回收的部分准确的分拣出来卖给回收站,实现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运送。
城市的生态,就是需要每一个角色的存在,而非用一套互利网思维,就奢望解决任何问题。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366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