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客家青年古国浓在城市拉着板车,做起啥废料都收的营生;35年后,自嘲“当年又瘦又矮”的他,探索出再生资源“连锁经营+只做强项”的专业发展道路。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回收行业从业者超1200万人。从基层从业者到上规模企业的老板,古国浓的故事很励志。他总结说:“卖体力赚饭吃,咬牙打拼别倒下;企业做起来后,思维要不断更新,根据供应链的变化趋势调整发展方向,企业就能应对风雨。”
●感言:回收产业最根本的门道是“诚信”二字,做成了朋友,得到了信任,生意就能保持长期稳定。
1981年,古国浓从梅州五华来到珠三角的深圳“摸着石头过河”,当年的细节他记得很清晰。
“客家山区,人多地少。6个兄弟姐妹,我是大哥,读完初中,家里供不下去了。”古国浓回忆说,“如果留在老家,弟弟和妹妹肯定没办法读更多书。”
于是,古家凑了车费,让古国浓坐长途班车前往深圳“找点事做”。17岁的他身子骨还没长结实。“饭没吃饱,又瘦又矮,只能去建筑工地做小工。”
当年的珠三角,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吹遍深圳城乡。1981年,深圳市区只限于东门一带,古国浓称“面积跟中山石岐的孙文西步行街差不多”;深南大道刚开建,其余片区遍布农田及黄泥地;不久,工业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关内和关外开建……这样一来,古国浓很容易在建筑工地谋得临时的工作机会。
想法不局限于“让自己吃饱饭”的古国浓,很快有了创业的打算。他说:“家里人多,打工只能养活自己。做点小生意,家里才有可能建新房,弟妹能读书的就能一直读下去。”
1983年,自学维修钟表多时的古国浓,扛起一个能折叠、装工具的柜子满深圳跑,吆喝起“走鬼”(无牌摊贩)生意。不过,古国浓坦言:“折腾两年,做不下去。自己没本事开固定的钟表店,做‘走鬼’到处被人赶。一旦工具和零件被没收,赚到的钱就亏掉了。”
1985年,古国浓做出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也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找来一辆板车,做收集废料的“收买佬”。
“从工地小工到钟表匠,看起来是稳步前进;再去做‘收买佬’,难免有落差。”古国浓分析说,“深圳有很多客家青年做‘收买佬’,收入其实还可以。我有使不完的力气,虽然脏,虽然累,但只要足够勤奋,一定能突围。”
古国浓的5个弟妹到了同时读书的阶段,需要花钱。老家的土房只有2个房间,一家人挤了几十年,日久失修,也需要新建钢筋混凝土房,让父母和弟妹住得安全一些。这位20岁出头的客家青年,充满了“没日没夜拼命干”的拼劲。
“建筑工地到处都有,不停产生钢筋角料、废铁钉、铁丝等废旧金属。相对而言,废纸、塑料、橡胶等废料不多。”他回忆说,“我从工地收购金属废料,转手卖给小档口。”
两三年后,古国浓完成了兴建新房、供读上学两个“小目标”。彼时,物资回收正逐步发展为产业。
“深圳各处的工地变成大小工业区,制衣厂、电子厂、自行车厂等冒了出来。除了金属废料,塑料、橡胶、废纸等废料也多了起来。”古国浓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些积蓄,决定开一家固定的收买档口。随后几年,个体户回收站变成了再生资源公司,规模越做越大。家里来了10个亲戚,再请10个工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创业前几年,古国浓从什么废料都收,逐步收缩和培育主业,将大部分精力聚焦于废纸,筹集大批量货源卖给中山、东莞的造纸厂。相比金属、塑胶、橡胶等废料,废纸再生利用虽然利润率较低,但货源、价格等相对稳定。
“初中毕业,家贫没办法读下去,不过,读书始终是最大爱好。我可以从书本获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再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古国浓说,“回收产业有很多方向可以做。结合自己和公司的特点,扬长避短,我决定当好造纸厂的上游原料配套商,走专业、优质、快捷的路线。”
走专业路线,关键是做事厚道。面对送废纸上门的个体户和基层人士,古国浓统一做到了足秤、收购价格公道。买回来的废纸,按照纯白废纸、黄纸、纸筒、书纸、花纸、坑纸等统一标准,全部进行精细分类,不掺和其他废料。
他说:“只做干货,不做湿货。当年要依靠人工打包,捆扎也要做到标准统一。坚持做下去,大型造纸厂就会视我为重要合作伙伴。”
“将深圳的场地转让给同行,把企业整体搬迁到中山,起初在沙溪镇云汉村落户。”他分析说,“深圳位于珠三角东南部,将废纸运往各地,路程远,运费高,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另外,我逐步取得了中山、东莞、佛山、广州等地大型造纸厂的信任,把总部搬迁到沙溪,算是就近‘抱大腿’。”
2000年起,回收产业顺应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开启整体转型之路。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裁剪边角得出的废纸越来越少。为此,再生资源企业想拿到足够的现货,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和精力。
另一方面,再生资源企业也在分拣、打包、运输等领域逐步实施自动化,雇工数量逐步降低。与此同时,大型造纸厂要货越来越急,“胃口”也越来越大,倒逼再生资源公司解决好货源,随叫随送货。
古国浓说:“企业的转型,是在各地的工业聚集区开设分公司。例如,某家造纸厂提出明天送一两千吨废纸过来,每家分公司拿出几百吨现货,聚集起来就达标了,让自己保持造纸厂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
2005年起,古国浓将中山市浓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下称“浓兴公司”)总部搬迁至南区福涌村,随后几年又在中山东升镇、佛山顺德区、广州白云区开设3家分公司,培育车队、自动化设备、生产统一标准等要素,探索“入货+处理+出货+运输”的运营模式。如今,浓兴公司每月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造纸厂提供约20000吨原材料,成为珠三角知名的造纸原料上游供应企业。
●记者:在外人眼里回收产业“难登大雅之堂”,您怎样探索出做大做强的门道?
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主业,不能贪多贪全。开设分公司,做供应链,做连锁经营,打造品牌和口碑。
另一方面,最根本的门道是“诚信”二字。面对上游的基层“收买佬”和小规模回收站,面对下游的大型造纸厂,做成了朋友,得到了信任,生意就能保持长期稳定。
此外,公司的内外环境必须做得干干净净,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不产生消防隐患,解决好与当地社区和谐共处的问题。困难学子帮扶、重阳节敬老、教师节慰问等善事要多做一些,表达自己的心意。
未来之计属于新一代从业者。近年,我逐步退居二线,让年轻的两个儿子为企业带来新气象。在分级运营、做精做细的大趋势之下,“专业收废纸”“专业收五金”“专业收塑料”将成为趋势。我们正主动拥抱互联网新科技,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再生资源产业既需要互联网平台,也要做好线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未来几年,我们将打造“互联网+团队”的新模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316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