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做好垃圾分类的小区究竟是什么样子?
2020
09-11

做好垃圾分类的小区究竟是什么样子?

  走进杭州余杭茅山社区东厦东港小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位于大门西侧的一块电子宣传屏,上面不仅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视频,还滚动播放被列入小区垃圾分类光荣榜的优秀家庭名单。

  自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小区不断实践摸索,在社区、企业、物业共同协作下,逐步建立“3+X”工作机制。目前该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在90%以上,分类正确率基本在80%以上,7月已通过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初评验收,现正在积极准备市级创建验收工作。

  在东厦东港小区智能分类服务区,智能积分兑换发袋一体机、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和有毒有害回收箱三台智能设备整齐地摆放着。

  “采用智能设备可从源头管控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前端分类智慧化,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联运环境公司项目经理王先胡表示,智能设备不仅可以提升居民投放正确率,也能收集包括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使用数据等,再利用大数据对小区分类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改进小区垃圾分类模式。

  除了硬件到位,东厦东港小区还建立了专管队伍,由专职巡检员带班开展小区垃圾分类巡检扫码工作。今年50岁的朱杏花是其中一员,每天早上8—9点,下午1—2点和傍晚7—8点这三个时段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每天分片区对各单元门口的垃圾桶进行巡检,绿色垃圾桶里的易腐垃圾每袋都要打开检查并打分,分类做得好的家庭可以打5分。”朱杏花说,几个月前居民的分类意识还不强,常常在绿色垃圾袋里混入卫生纸、塑料袋等其他垃圾,经过多次上门入户宣传,现在分类的参与率和正确率都有很大提高。

  “在每天上午7—9点和傍晚6—8点这两个扔垃圾的高峰期,我们会分成8组站在垃圾桶边进行督导,对没有正确分类的居民进行现场指导。”物业工作人员徐炳鑫说,刚开始居民分类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会觉得垃圾分类跟个人关系不大,拒绝配合。

  “但一个月下来,居民看到我们天天守着垃圾桶,不厌其烦地指导正确分类,他们也受触动了,现在都会自觉做好分类。”徐炳鑫说,在现场督导过程中,有个别被告知没有正确分类的居民甚至会把已经扔入垃圾桶的垃圾袋再捡出来重新分类。

  同时,为了方便居民投放,物业对东厦东港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也做了改进。每个单元门口分别摆放着黄色和绿色两个垃圾桶,桶身除了干净整洁外,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桶盖上系着一根绳子和拉手,投放时只需牵动绳子便能打开桶盖,无需直接触碰到垃圾桶。

  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小区出租户比较多,目前有400多户,他们的配合度不高,有时还需要通过房东来做思想工作,而且租户流动率高,往往刚劝好又换人了。”徐炳鑫说。为此,茅山社区充分发挥组织力量,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干部包片责任制,对小区开展面向党员、物业员工的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并做好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前期我们在小区发宣传单进行宣传,但分类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后面我们通过社区、企业、物业人员联动,进入居民厨房亲自示范,三轮过后,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正确率提高显著。”陈国良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