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上海,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小工具等方式,推动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与此同时,北京、重庆、武汉等地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采用了智能垃圾分类机、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等。这些“科技范”的垃圾分类手段有利于促进民众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上海等城市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责任,如谁把垃圾扔在箱房外,谁分类投放不准确,在居委会的信息后台中一目了然。采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将后台统计的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积分数据分析、可回收物投递种类分析、分类正确率、小区投递排名分析、小区投递参与率等。这些可视化数据能够准确、直观地看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垃圾减量效果,为垃圾分类管理成效决策提供依据。
垃圾分类智能小程序怎么识别垃圾该丢到哪个桶里?有些市民即使拿到垃圾分类图还是会搞不清楚。而使用“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微信小程序,只要登录后输入文字或拍照、语音查询,都可以立刻检索出最权威的答案。如拿起杯子拍照后点击检索按钮,小程序立刻检索出这是“杯子”,同时告知这属于“可回收物”。并且,人工智能识别的特点是不断学习,识别的物品越丰富,准确率越高。随着北京市垃圾分类标准的不断更新,这些智能识别程序将成为居民垃圾分类生活中的中坚力量。
智能化垃圾箱上海等地采用人脸识别系统相关联的智能垃圾箱,市民刷脸投垃圾,做到责任可追溯;北京等地采用市民每月领取30个绿色的厨余垃圾袋子和30个灰色的其他垃圾袋子,从定时投放改为24小时可投放,只要将袋子上的二维码对准智能垃圾桶上的扫码机,就可以把垃圾投放进去,工作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二维码追溯分类是否合格。有些智能垃圾箱通过AI、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具备语音、称重、结算、积分兑礼品或温度检测、自动灭火、压缩垃圾等诸多功能,还有的能进行摄像监控、户外防水、GPS定位、杀菌除臭、夜间照明等功能。
“智慧”垃圾清运车上海等地对所有收运垃圾车辆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大大提升了环卫作业和管理水平;杭州等地采用“生活垃圾计量清运平台”,装在车上的硬件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运行速度、运行位置,并对垃圾的种类、重量、图像进行精确地采集,然后把这些数据“打包”传输到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则通过前端研发的展示系统、集成系统对垃圾清运的环节、成本的控制、清运的效果做一个综合展示和考评,从而对垃圾的减量、分类产生积极的效果。
小型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让剩饭剩菜就地“变废为宝”,该处理设备可以就地处理包括餐饮、蔬菜、水果、厨余、可腐的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固体残渣经过发酵72小时后可产出有机肥,分离后的油脂可作为工业原料,就地实现资源化处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171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