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关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2020
08-21

关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生活垃圾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为城镇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尤其是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占用成千上万亩土地,且虫蝇乱飞,臭气熏天,环境污染严重,周边群众意见极大,因此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

  其实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只是放错了时间和地点。因为垃圾中含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比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0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煤炭10吨、电400度;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开采20吨铝矿等等,生活垃圾中有30%~40%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可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以及一些省会城市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了脱离“垃圾围城”的困境,近几年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变废为宝”,减轻城市环境压力。但是前段时间央视曾经曝光,有些城市垃圾分类已经搞了很多年,分类垃圾桶也是有模有样,可不但无现场分类指导,更不见督促居民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除了“垃圾桶分类”其他并无变化;还有一些城市垃圾分类搞得有声有色,市民意识也显著增强,但大家发现煞费苦心分类的垃圾,最终仍被混合运走,因为当地尚不具备垃圾分类中端运输和终端处理条件……等等。住建部有关专家也指出,大部分城市目前还只能做到在投放环节配备分类收集的设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的设施配备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还没有明显解决。因此如果不能做到垃圾分类收运,难免会削弱民众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018年我省城镇常住人口551.81万人,即使按人均年生活垃圾产生量最低值测算,全省城镇居民的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将达204万吨,环境压力可想而知,因此近日我省也出台了《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为确保我省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避免出现以上央视曝光的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垃圾分类工作不走样、不跑调,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网络等,制作垃圾分类动画片、公益广告片,并在电视台、公交车、户外大屏、商场楼宇电视等载体播放;制作发放印有垃圾分类宣传内容的扇子、围裙、雨伞等宣传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点面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告诉大家为什么分,怎么分,让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阐明垃圾分类的意义,增强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参与到日常的垃圾分类行动中。

  二、加强培训指导。成立专业的垃圾分类教培队伍,抓好分级分层培训。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市民论坛、广场咨询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说明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巩固和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物管人员及志愿者的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发挥他们的现场劝导、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年龄偏大的社区居民,引导居民自觉进行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

  三、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在厨房垃圾专用袋上贴住户家庭门牌号码或印刷条型码,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追踪指导、监督,以提高垃圾分类实效。

  四、扶持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形成产业化。政府要及时制定垃圾分类相关企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减税等手段鼓励、扶持企业投入垃圾分类处理行业,引导相关企业对可回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参与垃圾直运、垃圾处理整个流程,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使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并借此促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