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老人不会用年轻人不愿用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是摆设?
2020
08-17

老人不会用年轻人不愿用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是摆设?

  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近两年,一台台价格并不便宜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进驻不少小区。它们都还在良好地运营维护吗?有多少小区居民在使用它们?把垃圾“投喂”给它们比卖给“黄鱼车”们来得方便、实惠吗?

  近日,记者前往黄浦、虹口、宝山、静安等多个有智能分类设备的小区采访,试图去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垃圾分类,这些“高大上”的设备起了多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很大的作用,更好的方法在哪里?

  宝山区纬地路一小区投放的是小黄狗智能回收设备。这只“小黄狗”进小区没多久,就因为小黄狗公司大股东涉嫌相关问题被公安部门调查而“停摆”了。其实,在这台设备进驻小区之前,小黄狗公司已经出现问题,但这台设备还没有马上停摆。有些居民用过几次,后来想再用,APP总是显示箱子已满。居民们不禁担忧:这只“小黄狗”会不会自己反倒成了垃圾?

  实际上,这段时间,小黄狗在上海、北京、青岛等多个城市都处于暂停运营的状况。

  黄浦区丽园路西民立路一小区,在2018年1月引进了厦门一家环保企业生产的智能分类回收系统。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这是本市首个智能化垃圾回收系统。?在电视台报道中,有一位较年长的居民演示了如何使用设备:先输入密码,领取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二维码,分别贴在垃圾袋上,然后在分类智能机器上分别扫码,这时干、湿垃圾箱就会自动打开,居民进行投放。据说,使用智能化回收系统后,一旦分拣员发现居民垃圾分类有错误,还可以根据摄像探头和二维码等追溯其来源。

  一年多过去,记者走进小区却发现:大约10组设备(每组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3个智能垃圾箱)的盖子全部开着,去按触摸屏幕上的按钮,没有反应。其中个别智能箱子的盖子紧盖着,居民告诉记者,那是因为这个机器坏了,盖子打不开。于是,这个想打开盖子却打不开的智能垃圾箱前面,被摆上了几只塑料垃圾桶。实际上,那些盖子开着的智能垃圾箱内,摆着的仍然是传统的塑料垃圾桶,智能设备只是给传统塑料垃圾桶穿了一件科技外衣。

  “这些垃圾桶啊,就是摆摆样子的!”一名前来扔垃圾的阿姨说,小区开始垃圾分类好几年了,智能垃圾桶她去年用过一阵子,后来扫码时垃圾桶的盖子怎么也不开,“用过几个月,但这设备经常坏,谁还愿意用?”说着,阿姨从包里掏出几张还没有用完的二维码,“几乎所有智能垃圾箱不知道是坏了还是怎么回事,反正盖子全天候都开着。”

  在另外一组智能垃圾箱前,一位居民说:“家里负责扔垃圾的大部分是我们这种中老年人,扔个垃圾还要一步两步三步去操作,我们哪里搞得清?分类是要分,家里分好以后,直接扔进小区对应的垃圾桶就行了。这种智能设备真能识别你有没有分?”

  记者看到,这个小区基本每一幢楼前面都有一组智能垃圾箱,为了避雨,还专门安装了不锈钢雨棚。

  虹口区密云路一小区安装了某企业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一组设备上有干、湿、可回收物等几个垃圾投放口,并且规定只有早晚才能投放,其余时间刷卡也打不开投放窗口。

  对于可回收物,居民是更愿意扔进机器还是自己卖给骑黄鱼车收垃圾的师傅?一位居民说:“有时候很小的纸箱子我就扔掉了,反正会有人来捡的,有些我会卖给小区里收垃圾的阿姨。”

  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有些居民和小区收垃圾的阿姨熟,就直接给她了,也不要钱,有些会投递到机器里。

  在回收机旁、居委会门口,另外摆放着一台积分兑换物品的机器,里面只有纸巾可兑换,其余都空着。

  在小区收了28年垃圾的阿姨说,“居民更愿意把纸板箱、饮料瓶给我们,因为我们是当场支付现金,而机器给的是积分。”

  静安区闻喜路共和新路一小区安装的是本地一家企业的智能回收设备。小区几位居民经常会坐在设备附近聊天,“这个机器啊,我们从来没有用过,你说我们连手机都不会用,什么微信、支付宝,还叫我们去用这个机器?”一名七八十岁的阿婆说,“啥纸板箱,我经常扔掉的,有人会来捡的。”

  另外一名约摸五六十岁的阿姨说,“这个机器有人用,都是年轻人,但也不多。”

  一名八十多岁的老伯说,“现在想喝瓶饮料还要靠扔垃圾积分?外面24小时日夜商店,去买买很方便。”另外一名老伯更直接,“这是摆样子,摆噱头的。”

  记者到机器跟前试了一下,设备可以使用。如果要投递饮料瓶,就对着饮料瓶投递口处的二维码扫一扫,一个微信小程序就跳了出来,投递完毕,会反馈积分,每1000积分大约相当于一元,积分可以在旁边的售货机上兑换商品,比如,3500积分可以兑换一包挑豆,4000积分可以兑换一包恰恰每日坚果。

  沪上一家垃圾分类第三方环保机构已经参与了数百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其一名区域负责人说,迄今为止的实践中,智能设备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竖立、行为的培养,对整个小区垃圾分类的助推作用有限,“一个小区垃圾分类要取得成功,还是要靠人,不断地宣传、教育,当然,方式方法有讲究。”

  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她多次前往某安装了智能设备的小区考察,发现早晚垃圾投放高峰,若真要居民一个个扫码开箱,等箱子关闭后再扫码开,扔垃圾就要排队,“居委会不知道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在智能设备前放了传统的塑料垃圾桶,居民可以直接扔进去”。

  黄浦丽园路西民立路一小区的智能设备上有400客服电话。记者拨通了电话,厦门生产企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生产企业,产品是好的,但后续运营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没有想到,比如说,垃圾箱满了,系统会发送短信通知清运人员清运,有时清运人员去晚一点,后面的居民就没有办法再扔垃圾了,现在盖子开着,清运人员就能看清楚垃圾箱里的情况。”

  小区居委会则表示,这些智能垃圾桶正进行系统升级,所以盖子都开着,会进行改进。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分类回收设备,收集用户的微信号、手机号,有的还需绑定银行卡,于是有居民对使用这些智能设备提出了信息安全问题的质疑。

  宝山某镇在部分小区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请第三方公司开发了一个软件,对着垃圾桶盖子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获得扔垃圾的积分。但使用苹果手机的居民发现,这个软件不是在APP STORE上架的,使用这个软件要在手机系统里先选择信任开发者。使用安卓系统的居民下载软件时出现了“此软件要访问你的通讯录”“获取你的位置信息”等一串安全提示。居民高女士在下载时看到这些提示信息,从事软件开发的儿子建议她不要下载,她自己也吓得停止了下载进程,“每天的积分不要了”。

  智能设备也并非一无用处。据悉,日前在复旦大学投放的10台回收机较受欢迎,运行一个月来,日均回收超过1.8吨可回收物,包括废旧书本、衣物、纸箱、塑料、玻璃、金属等品类。接下来,市容环卫部门还准备在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推广落地。

  分析其原因,高校的学生对这些设备会操作,接受度高。然而,对智能设备的生产运营企业来说,要实现盈利,必然要一定规模,仅局限在高校,如何盈利?

  从实际的后期运营来看,大部分企业只是在回收链的前端——生产机器,具体从机器里取出回收物,进行分拣、称重、运输至中转站点,再运输到末端处理工厂,都是靠的其他人或企业,以从机器里取出回收物这个步骤来说,有的就是找小区里的“黄鱼车”。

  基于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不如好好发挥“黄鱼车们”的力量,让他们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对于可回收物中的一部分低价值可回收物,比如废玻璃,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黄鱼车们”把这类低价值可回收物也回收利用起来,这样,末端的废玻璃处置利用企业也能被激活。

  此外,针对年轻人,鼓励线上下单,预约上门收取可回收物。目前已经有平台在收编“黄鱼车们”,让他们执行线下的回收任务。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