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着眼小细节 努力掀起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0
07-28

着眼小细节 努力掀起垃圾分类新时尚

  每一个晴朗的日子,分水镇大路村的村民都会早早吃完晚饭,摇着手里的蒲扇,三三两两扎堆在村委边的刘家溪旁,聊一些家长里短。而最近,大家聊天的话题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今天炖了只猪脚,吃剩下的骨头是什么垃圾?”“早上吃了三个粽子,粽叶好像不是易腐垃圾。”大家聊得正热闹,大路村党委委员徐干拿着一沓彩色小纸笑嘻嘻地走过来了,作为网格书记,他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宣传机会呢。

  “大骨头是其他垃圾,小骨头是易腐垃圾,粽子叶是其他垃圾。”村民们也笑吟吟地听他娓娓道来,同时接过徐干手里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认真学习起来。“以前没人听我讲的,都觉得我烦,现在进行垃圾分类,有些垃圾的确不知道怎么分,开始跟着我学习了,每天吃完晚饭去给隔壁邻居们‘上课’倒成了一种习惯。”

  徐干平时分管“五水共治”工作,当村委大刀阔斧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他也被“硬拉着”凑了一把热闹,负责自己网格每日的垃圾分类监督、劝导、纠正工作。

  起初,徐干是不理解的,“分类完的垃圾也是一股脑装进垃圾车,运往填埋场或者焚烧厂集中处理,那还分什么呢?”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认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此次垃圾分类,不仅各类垃圾真正实现分类处理,各种宣传活动、科普活动、动员活动、评比活动也是接踵而至,声势大、举措实,这令他对我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刮目相看、信心倍增。

  为了提升大家垃圾分类的正确率,村里还在每个区块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张贴了红黑榜,共有10张,每周的检查结果都在榜上反馈。分类正确的贴一个笑脸,错误的贴一个哭脸,每户人家垃圾分类情况一目了然。去榜上看看谁家全是笑脸,谁家经常出现哭脸,倒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乐趣。

  尽管如此,还是有极小部分村民不那么自觉,监管也不是那么容易,村里便组织村干部和垃圾分类专管员前往后岩村学习。分水镇后岩村是垃圾分类示范村,不仅老百姓做得好,村里的各项硬件设施也都配套好。将芯片植入垃圾桶,做到垃圾桶“实名制”,通过智慧环卫大数据平台对分类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同时村民还能根据垃圾分类情况得到不同的环保积分并兑换相应的商品。看到后岩村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那么好,大路村的每位村干部都被深深感触,计划将这套设备引进到大路村,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励村民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好。

  “这是一件辛苦的事,也是一件长久的事,更是一件重要的事,做好了功在千秋,是对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慢慢提高大家的认识,一点一点改变大家的习惯,从我做起,改变我们的家、我们的村、我们的镇,直到最后我们的地球都会变得更好。虽然开始有点难,但我们也在努力赶上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说这句话的时候徐干小小的眼睛里流露出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