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安信环保公用邵琳琳团队】维尔利深度:湿垃圾龙头趁政策东风引航
2020
07-25

【安信环保公用邵琳琳团队】维尔利深度:湿垃圾龙头趁政策东风引航

  公司深耕行业十余年,是国内首家采用“MBR+纳滤”工艺技术的企业,也是我国垃圾渗透液处理领域首家上市公司。老东家WWAG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150多年,代表海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领先技术水平,公司拥有其MBR相关技术独家使用权,技术优势显著。公司以“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为战略发展方向,依托自身渗滤液处置优势,13年布局湿垃圾处置,14年切入沼气工程领域,已经形成了全工艺链下的湿垃圾整体处置方案。

  ■轻资产轻装上阵,订单充实夯实业绩。公司积极推动业务模式转型,轻资产轻装上阵。公司2016-2019年,累计新增EPC项目订单289个,累计金额69.4亿元;而包括EMC、BOT、BOO等特许经营项目新增为19个,累计金额25.6亿元。公司近几年业绩增长良好,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27.3亿元和3.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36%。同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EPS为0.4元,同比增长38% yoy,ROE为8.1%,同比增长1.5pct。公司在渗滤液处理方面处于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几年的议价能力仍将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

  ■技术优势凸显,树标杆项目,两大业务齐发展。公司坚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专家”的公司品牌形象,以“有机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为公司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强化“环保技术解决方案 + 运营服务”的商业模式,围绕“城乡有机物废弃物资源化”与“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两大领域,依托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持续创新,在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工业节能环保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在各细分领域技术优势明显,获各类授权专利超200项,主编及参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近10项。公司基于德国领先技术发展了更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能源化处理技术EMBT,先后中标了上海多个示范级湿垃圾处置项目,标杆项目的打造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业内的地位。

  ■“湿垃圾”处置蓝海市场,趁政策东风释能。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全面开局,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修订后固废法的即将实施,有助于垃圾分类体系加速推进,助力垃圾分类建设完善的收运体系,打开湿垃圾处置的蓝海市场。并且随着环保督察的常态化趋势,过去的历史遗留垃圾填埋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公司作为业内龙头领军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受益政策红利释放。

  ■加大央企战略合作,未来深度合作可期。公司自2013年来切入固废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等业务,打造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一体化。公司公告同国投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和国投合作,资金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项目规模大年限长,总投资5.8亿元,投资收益率可观。除此之外,公司与中交上海航道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目标在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发展餐厨厨余垃圾及渗滤液处理项目。后期有望在餐厨垃圾处理等多方面展开更多合作,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城乡有机废物处理龙头,成长性较好,市场空间可期,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EPS分别为0.51元、0.66元、0.85元,对应PE 15.2x、11.9x、9.2x。六个月目标价10.2元。

  ■风险提示:业务整合风险,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应收账款余额较高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维尔利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2月的德国独资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

  ,老东家WWAG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150多年,1991年成功研制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开始复杂废水处理的新篇章,1996年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纳滤,奠定废水处理的领先地位,也代表欧洲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领先技术水平。2007年7月德国股东退出,维尔利管理团队以常州德泽实业为主体收购了维尔利100%股权,继承了原有的技术优势,是国内首家采用“MBR+纳滤”工艺技术的企业。2011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190.SZ,是我国垃圾渗透液处理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从2013年起布局湿垃圾处理业务,2014-2017年通过并购扩张多元化发展,强化其有机废物处置能力。2019年3月更名为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利环保集团)。

  李月中先生通过持有常州德泽81.1%的股权,间接持有公司28.51%的股权,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常州德泽主营业务为实业投资、企业管理服务,与公司业务无相关业务。李月中博士,现任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WWAG高级工程师,拥有20余年环保专业工作经历,长期从事水、废水处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先后开发了多项废水处理专利和非专利技术。

  公司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近10年,已拥有成熟的渗滤液处理核心技术。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处理规模等特征,为客户提供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处理达标等一体化专业服务,同时积极布局餐厨湿垃圾处理领域。公司坚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专家”的公司品牌形象,以“有机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为公司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强化“环保技术解决方案 + 运营服务”的商业模式,

  ,依托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持续创新,在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工业节能环保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近几年业绩增长良好,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27.3亿元和3.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36%。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环保工程和环保设备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62%和17%。分地区看,由于公司总部在江苏常州,具有本土优势,华东地区营收占比超过1/3,前三地区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营收分别为9.41、4.87、3.32亿元,合计占比约65%。海外收入主要是出售大型垃圾破碎的机械设备。

  公司2019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0.5%和11.8%,同比下滑2.1pct和0.2pct。但是公司主营的环保工程和环保设备业务毛利率有所提高,分别为28.5%和42.1%,同比增长1.2pct和2.8pct。并且公司近几年费用管控良好,各项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期间费用持续下降。2019年期间费用率为15.5%,同比下降1pct。

  公司从事的渗滤液项目一般为各地市环卫部门主导,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和国债扶持资金,虽然导致内部审批流程慢,效率不高,但是绝大部分的客户回款记录良好,坏账发生的风险较小。公司近几年加强落实回款工作,将回款计划分解至月乃至周,明确了回款的具体节点及责任人,督促落实有关回款的工作,持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公司应收款周转率从2016年开始每年稳步提高,2019年为2.3,现金回款合计25.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33%,收现比为93.19%,现金回笼较好,公司经营净现金流为1.95亿元。

  公司整体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以交钥匙环保工程承包模式(EPC总承包)为主,相比BOT模式,轻资产模式轻装上阵。公司2016-2019年,累计新增EPC项目订单289个,累计金额69.4亿元;而包括EMC、BOT、BOO、TOT、PPP、O&M项目新增为19个,累计金额25.6亿元。公司承接的EPC呈现数量较多,金额较小,单个项目金额平均值为0.24亿元。

  公司2019年与国投等组成联合体中标上海闵行区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端优势明显并且项目收益可观,公司还与中交上海航道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目标在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发展餐厨厨余垃圾及渗滤液处理。和央企合作有利于解决资金端问题,积极发展公司自身的技术优势。

  另一方面,公司于2020年4月成功发行“维尔转债”,募集资金约9亿元。募投资金主要用于2个渗滤液处理项目、1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个生活垃圾及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可转债发行将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助推公司打造有机废物资源化处置专家的品牌形象。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或吸收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公司自2003 年成立后一直深耕于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行业,为较早在国内采用“MBR+膜深度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的公司,公司拥有WWAG的MBR相关技术的自2007年开始的20年独家使用权,技术优势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公司在各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如下:

  MBR+NF技术成熟,适宜我国国情。膜生物反应器(MBR)本质是利用膜分离技术将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及大分子物质截留,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从而使反应效率提高。而MBR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好,没有菌体和悬浮物,能够有效降低膜污染,降低维护成本。因此,MBR+NF技术具备经济性和高效性的优势,是处置渗滤液的主流成熟工艺。另一方面,根据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我国生活垃圾里面厨余垃圾占比较大,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偏高,故生物法更贴合我国国情。“生化+膜”从投资和维护成本的角度较全膜法低,更易于实践,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试行)》的实施也落实了“生化+膜”的大趋势。目前国内外3种主流的渗滤液处理技术:MBR+NF (膜生物反应器+超滤)技术、DTRO (蝶式反渗透系统)技术、以及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BF (厌氧反应器)+膜处理技术。各项处理工艺均有优缺点,目前也没有绝对完美的处置技术,因此根据具体场地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方法才是关键。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其技术竞争优势包括渗滤液处理能耗低、处理设施占地面积较小、清液回收率高等。

  依托德国先进技术,创新EMBT 技术。生态能源化处理技术EMBT是公司在引进德国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更适宜于我国厨余垃圾分类的处理和能源化利用的工艺。通过机械分选、淋滤、厌氧等工艺组合可以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厨余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该技术能够有效分离有机物和可燃物,将复杂垃圾变成可用简单技术处理的物质。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脱水和有机质分离技术,一方面尽可能降低残留固体的含水率以便于焚烧发电处理和利用,另一方面尽可能将有机生物质通过厌氧消化技术转化成为沼气能源加以利用。公司在杭州建成并运行该技术的中试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良完善该工艺。公司采用EMBT技术建设的第一个绍兴厨余垃圾项目目前已投入运行,该技术工艺将继续运用到泰国onnut区垃圾处理项目和上海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随着项目陆续投运将利于公司未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继续推广EMBT技术,为公司拓展厨余垃圾处理领域的提供支持。

  持续投入研发,树立行业规范。董事长李月中系技术背景出身,拥有20多年的环保专业工作经历,长期从事渗滤液处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公司先后参与起草渗滤液行业标准规范,包括住建部《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和环保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主编及参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近10项。承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渗滤液、餐厨、有机垃圾、土壤修复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已获各类授权专利超200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5项。承担3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两项、“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固废专项)三项等。

  基于成熟的MBR、厌氧、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渗滤液处理核心技术,公司承接超过200项渗滤液处理工程,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尤其中大型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市场占有率接近30%,并不断拓展小型垃圾渗滤液及村镇垃圾渗滤液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考虑到渗滤液和垃圾末端处置息息相关,公司作为龙头领军企业对切入湿垃圾处置具备先发优势。

  我国在餐厨垃圾处置方面起步较晚,仍是一片蓝海。固废处置类公司纷纷开始布局,竞争格局仍然相对分散。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公司从2014年切入餐厨垃圾处置领域,已陆续取得超过20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公司承接的常州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及综合处置项目(一期)BOT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第二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的验收,成为公司稳定运行的餐厨垃圾处理样板工程,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餐厨工艺、拓展餐厨垃圾处理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先后中标上海金山、上海嘉定区、上海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是上海市三个湿垃圾示范级项目。与此同时公司签订了曼谷8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合同总额2亿元人民币,采用生态能源化技术EMBT对曼谷市Onnut区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对于中国及东南亚高含水率垃圾的处理具有重要标杆意义。

  公司通过内部积累和兼并收购取得快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自2010年开始先后参与并购18起,主要并购标的均为环保类公司,通过外延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公司多项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原有的餐厨湿垃圾业务与杭能产生协同效应明显。汉风科技的节能技术运用高压变频技术也能节省如污水厂、垃圾焚烧厂的能耗,同时节能行业企业一般与下游客户关系都非常紧密,可实现资源共享,获取工业污水等订单。而公司可凭借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优势为汉风科技和都乐制冷提供帮助,助力子公司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公司于2014年以4.6亿元收购杭能环境,评估价值为4.63亿元,对应15.3x PE,4.6xPB。公司现金支付1.66亿元。协议3年业绩承诺,截止2016年均完成目标。杭能环境在沼气工程的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沼气工程产业链长,涉及专业门类多,工程复杂程度高,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杭能环境长年从事沼气工程,在废弃物处理的厌氧发酵工艺上技术能力较强,能够为维尔利的餐厨湿垃圾处理提供厌氧发酵的优化技术支持,杭能环境经过多年的项目实践积累和技术研发攻关,在沼气工程领域的整体技术上处于 国内先进水平,具有高浓度高氨氮高效厌氧发酵技术、特种厌氧菌驯化技术、秸秆仿生水解技术、沼气水洗/膜提纯等多项核心技术,承接了多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可将厌氧技术覆盖秸秆、城市餐饮厨余垃圾、园林垃圾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实现一体化处理。

  2016年8.5亿元收购汉风科技和都乐制冷,其中现金支付1.5亿元。按照收益法评估合计价值约8.535亿元,协议签署4年业绩承诺,以净利润为完成指标,若不满足按照现金补偿/股份回购。汉风科技主要为钢铁、水泥、化工企业提供节能设备及整体节能解决方案,业务模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收购汉风科技弥补了公司在节能领域的不足,有助于加快形成公司节能环保一体化优势。2014-2019年汉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51、0.59、0.79、1.28、2.30和4.30亿元,实现净利润0.06、0.12、0.37、0.47、0.83和1.1亿元,业绩稳健增长。

  都乐制冷主要从事油气及其他工业VOCs回收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具备技术与经验的双重优势,公司自行研发的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拥有包括油气回收系统在内的8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油气回收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油气回收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大。公司聚焦于码头、炼油企业、油库三个细分市场,现在主要针对的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业。2014-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65、0.69、0.89、1.36、1.99和2.34亿元,实现净利润-66.3、305.9、1,291.2、2096.4、3450.5、4856.7万元,盈利增速快。

  公司的并购对自己业务有极大的补充和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交易对价相对合理,标的公司运营良好。与此同时,考虑到电费支出为环保项目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采用汉风科技在电机节能领域的成功经验,可有效降低公司现有环保运营项目的运营成本;收购都乐制冷可以增强公司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竞争力。

  渗滤液和垃圾生成量息息相关。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和堆放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水和垃圾中的游离水、降水以及入渗的地下水,通过淋溶作用形成的污水。其浓度高,流动缓慢,对周围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正确处置渗滤液极为重要。而渗滤液处置需求随着生活垃圾产量的呈正相关,因为不论是采用填埋还是焚烧处置生活垃圾,都会相应生成渗滤液。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分类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处理量的35%-50%(重量比),部分地区受地域、降水等的影响,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占垃圾处理量比重甚至可达到50%以上。我们按照垃圾填埋厂产生的渗滤液占垃圾填埋量的40%,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占垃圾焚烧量的30%,垃圾综合处理厂产生的渗滤液占垃圾综合处理量的3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对近年全国渗滤液产生量进行测算, 201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26亿吨,即61.8万吨/日,对应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量约为0.80亿吨,5年CAGR为7.1%,预计2020年将达到0.94亿吨。

  历史遗留问题敦促存量改造。我国渗滤液处置的历史遗留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早期有大量的填满场并未配置渗滤液处置,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渗滤液处置有技术难度、成本高,早期监管不严的时候有部分垃圾处置偷偷排放渗滤液,并且许多工厂的现有设施依旧有超标风险。2016年-2017年期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开通报了多地填满场渗滤液处置不合规的情况,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2018年开始的清废行动也多次披露垃圾堆场下渗滤液无处理设施、偷倒垃圾渗滤液情况。随着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将会进一步倒逼垃圾渗滤液处理需求的释放。

  渗滤液投资空间超过百亿。垃圾渗滤液市场空间主要依赖于新建填埋厂与焚烧站的建设及存量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从目前渗滤液处理行业运营来看,运营商主要是根据渗滤液处理量进行收费。201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26亿吨,结合我们对渗滤液产生量来源的测算,则总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量约0.80亿吨,结合多家企业多个项目服务费报价取80元/吨的处置费计算,我国渗滤液处理运营市场规模在2020年有望达到75亿元。旧项目改造方面,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我们预计现有渗滤液处置有40%需要进行改造,按照改造工程10万元/吨的单位造价,对应我国渗滤液处理改造投资规模近90亿元。简言之,仅在不考虑填埋场应急处理的渗滤液需求情况下,渗滤液项目新建、运营以及改造仍有数百亿的投资空间。

  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全面开局,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从2019年7月1日始于上海,随后走向全国。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深圳等多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展开,随着修订后的固废防治法的出台,垃圾分类引来下一波热潮。2020年是我国垃圾分类落地的关键时期,两会之后,46个试点城市纷纷积极响应全面垃圾分类的号召,各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从垃圾分类覆盖面来看,46个重点城市均公布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市区两级的工作协调机制,并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46个试点城市中有21个城市在2019年内已全面实行垃圾分类,25个城市将在2020年内实现全面垃圾分类。以上海为例,垃圾分类推行后湿垃圾分出量大大提高,较2018年增长88.8%。

  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概念其实有区别,前者更为广义,是餐饮垃圾(餐厅、食堂等)和厨余垃圾(家庭)的统称,但是早期我国厨余垃圾并未单独收集。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了收运体系建设,要求生活垃圾中的湿垃圾分开收运、分开处理,带来新的湿垃圾处置需求。根据《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审议》,2020年全市干垃圾末端处理量控制在1.68万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9000吨/日以上。假设人口数量与垃圾产生量呈正相关,同样是根据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的湿垃圾分类处理量的要求,按照人口比例将垃圾分类处理量推广至46个重点城市及全国251个地级市(扣除46个重点城市)。我们预计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湿垃圾分类处理量为11.66万吨/日,其中新增湿垃圾处理量为2万吨/日,到2025年,全国251个地级市湿垃圾分类处理量为40.24万吨/日,其中新增湿垃圾处理量为6.92万吨/日。根据统计调研部分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可知,湿垃圾处理平均单位投资额约为80万元/吨,通过统计部分餐厨垃圾处理运营项目可知,餐厨垃圾平均处理服务费约为250元/吨。由此我们预计至2025年,全国251个地级市餐厨垃圾处理市场投资规模达550亿元,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湿垃圾处理市场总投资额为近700亿元,运营处理市场规模近470亿元/年。

  订单高增长夯实全年业绩基础,短期受疫情影响。公司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龙头企业,从事滤液处理十余年,已承接两百项渗滤液处理工程,拥有成熟的MBR、厌氧、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渗滤液处理核心技术。根据2019年报,全年新增合同37.14亿元,其中新中标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及运营项目18.52亿元、餐厨厨余垃圾等城市固废处理项目7.66亿元,杭能环境新签沼气及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2.90亿元,汉风科技新增电机节能、黄磷尾气回收等工业节能环保订单6.54亿元,都乐制冷新签油气回收及VOCs处理设备销售合同1.51亿元,为业绩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Q1由于疫情影响,行业上、下游单位复工复产时间延迟,公司日常经营和项目建设在一季度均受影响,目前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全年业绩影响基本可控。加大央企战略合作,未来深度合作可期。公司自2013年来切入固废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等业务,打造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一体化。公司于3月31日公告于国投等组成的联合体预中标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和国投合作,资金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项目规模大年限长,总投资5.8亿元,收益可观。除此之外,公司与中交上海航道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目标在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发展餐厨厨余垃圾及渗滤液处理项目。现金流逐渐好转,可转债助力业绩增长。公司近年加强了对各项业务的回款指标考核,现金流得到大幅改善。2019年度,公司实现现金回款合计25.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5亿元。2019年ROE8.44%,同比增加2.11pct。此外公司积极发行可转债, 9亿可转债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渗透液处理和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环保智能云平台建设项目、营销服务网络及展示中心建设项目三个项目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研发、管理、销售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与持续经营提供有力保障与支撑。可转债大大补充了公司的运营资本和项目实施能力,看好全年公司业绩和盈利能力均实现稳步提升。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城乡有机废物处理龙头,成长性较好,市场空间可期,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EPS分别为0.51元、0.66元、0.85元,对应PE15.0x、11.7x、9.1x。六个月目标价10.2元。

  公司因为战略发展与业务布局需要,积极开展了对外投资并购,这使得公司在获得新业务和新市场的同时,也会增加相应的财务风险,同时也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并购子公司企业经营及盈利状况不达预期,则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压力。

  如果未来客户信用、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客户不按合同完全履约,或者因公司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都将可能给公司业绩带来影响。

  作为环保工程类公司,随着公司确认收入项目数量增多,应收账款的余额规模逐渐增长,虽然公司的客户大部分为政府或者大型环保投资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信用,且公司目前应收账款的账龄较短,但由于公司目前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如果未来发生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公司将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坏账损失的风险。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安信证券环保公用研究(essence_utilities)!

  本报告仅供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如有需要,客户可以向本公司投资顾问进一步咨询。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提请客户充分注意。客户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暗示,本报告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