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垃圾分類處理長興有了長效機制(人民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20
07-23

垃圾分類處理長興有了長效機制(人民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5月24日,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現在,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正在悄然成為良好社會風尚。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廣開來、堅持下去。

  習總書記十分關心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2016年,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總書記還多次實地考察了解基層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情況,並對這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浙江省起步早——2003年,“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就將農村垃圾整治納入五大項目之一。目前在浙江,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面已達76%。到2020年底,浙江農村生活垃圾總量將基本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零填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85%以上。

  2016年,浙江湖州市長興縣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逐步推動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縣域覆蓋、全流程管控”。截至目前,全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全縣219個村居、2351個自然村都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戶分准確率達85%以上。

  長興縣“3個100%”的背后,改變的是千百年來的老習慣,興起的是新時代的新時尚。今天恰逢世界環境日,讓我們走進長興縣。

  早就料到推行垃圾分類不易,但王金山沒想到,在自家叔叔這兒,就遇到了問題。

  王金山是長興縣李家巷鎮劉家渡村一名村民小組組長,負責引導網格內50多戶村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正事不干,管什麼垃圾,再提垃圾的事,別進我家門!”叔叔王明花是個倔脾氣,王金山幾次上門勸說,都被頂了回來。老人平時集攏來的瓶瓶罐罐,多年前建房剩下的磚塊瓦片,都堆在門口,一樣都不讓清運。

  但王金山不氣不惱,一次次登門,苦口婆心地勸。還打電話請叔叔在外打工的兒子回家做工作,老人總算鬆了口。

  “不能拖后腿!”王明花全家上陣,打掃庭院:院子裡不再養雞養豬,改種花草﹔清理干淨院牆外的瓶瓶罐罐,擺上一綠一灰兩個分類垃圾桶……一番拾掇,小院變得清清爽爽,老人也眉開眼笑。

  為了推開這場“垃圾革命”,劉家渡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全村分5個片區,村干部、村民代表、小組長分片負責,挨家挨戶上門動員、宣傳。由老黨員、老教師等組成“老娘舅”志願服務隊,負責檢查評比、日常監督。

  “推動垃圾分類,是我們的‘主打業務’。”身穿藍馬甲的“老娘舅”楊繼明,時不時會在村裡轉一轉,檢查各村民小組、各戶的分類情況,“村裡定期開展文明誠信指數考評,總分值100分,其中垃圾分類佔20分。”

  既大力宣傳動員,破除村民“不願分”的老觀念,又著力督促引導,幫助村民“分准確”。長興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秋景介紹,前些年,像全國不少農村地區一樣,垃圾圍村問題也曾困擾著長興。2016年,長興縣下定決心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一開始便明確“方便群眾”的原則,“從群眾怎麼分最容易、最方便出發進行有效引導”。

  推進之初,長興縣按照“會爛、不會爛”的“兩分法”開展宣傳,讓村民便於理解接受。2018年2月,浙江省地方標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范》出台,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按照規范要求,長興縣去年從“兩分法”逐步向“四分法”過渡。

  如今,王金山每天都會騎上電動車,把網格內的50多戶人家轉一遍,到村裡的公共投放點看一看。“起初,大部分村民都會分錯,現在,大家分得熟練又准確。”

  “我把垃圾分得好好的,為什麼給差評?”一通電話打到長興縣水口鄉農家樂(民宿)行業協會會長張明祥的手機上,電話那頭,一家農家樂的負責人周樹橋連呼委屈。

  山清水秀,毗鄰景區,水口鄉顧渚村農家樂“扎堆”,來往游客多,每日產生的垃圾量大。如何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當地想出了“紅黑榜”評比辦法——每戶農家樂垃圾分類做得好不好,每周檢查評比,張榜公布結果。

  “一張塑料紙混進了易腐垃圾。”張明祥一打聽,周樹橋家垃圾分類確有瑕疵被發現。后經檢查組綜合考量,這家農家樂最近垃圾分類評比情況都不錯,小瑕疵應屬無心之過,把差評改了過來。周樹橋方才鬆了口氣,連聲說“下次一定注意”。

  讓周樹橋很在乎的“紅黑榜”,不僅關系到商家面子、游客口碑,也跟信貸額度等真金白銀挂鉤。前不久,一位農家樂業主急著找張明祥,說是連續兩周垃圾分類沒分對,問題被“曝光”,不光生意受到影響,銀行還下調了他3萬元信貸額度。

  按照村規民約,張明祥給他指了條路:一周內把附近10畝山林的白色垃圾清理干淨,信貸額度就能恢復。對方照做,引以為戒,之后每次分類都格外上心。

  虹星橋鎮港口村的垃圾收集員謝有志發現,過去村民總在房前屋后堆放瓶瓶罐罐、廢棄紙板等,自從村裡開設“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村民定期把家裡的報紙、玻璃瓶、舊衣服等可回收物拿去超市兌換。

  報紙每斤0.8元,紙板每斤0.5元,塑料瓶每斤0.8元……超市牆上貼著兌換價目表,1元錢相當於1個積分,村民可以憑積分在超市挑選、兌換生活用品。謝有志介紹,超市也不是虧本賺吆喝,回收后的物品賣給第三方公司,所得收入用於購買下一批兌換品,部分盈余捐作扶貧基金。今年以來,港口村的積分兌換超市已為村民兌換價值7800多元的生活用品。

  “等客人吃完,桌上的剩菜、餐巾紙,用一次性桌布一兜就丟出去了。垃圾要麼直接往地裡、水溝裡倒,要麼就埋在附近的毛竹蕩裡。”在水口鄉顧渚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慶祥,比劃著“兜”和“丟”的動作。

  他至今難忘,往年每到夏天,附近的竹林就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影響環境,更影響生意。“有什麼辦法呢,村裡這麼多農家樂,這麼大的游客量,垃圾總得有地方扔。”

  如今,村裡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張慶祥坦言:“原先那套做法,必須得改改了。為什麼這麼說?分類不到位,村保潔員有權拒收,哪能眼看著自己家門口垃圾成山?”

  張慶祥帶頭,一邊提醒服務員准確分類,一邊每日檢查,親自動手,拿鉗子把放錯的垃圾一樣樣重新分好類。

  每天早上6點半到8點半,顧渚村的兩輛垃圾清運車出動,收集清運村裡585家農家樂的生活垃圾,清運過程全封閉,杜絕“滴、洒、漏”。“原先垃圾都是隨時隨地丟,現在定時定點統一收運。”張慶祥笑言,如今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再檢查一遍垃圾分類情況,避免分錯。

  近年來,水口鄉對易腐垃圾實行定時、定點、定人、定車的“四定”清運處置,生活垃圾長時間露天堆放等問題得到解決,村裡商戶垃圾分類的准確率達到95%以上。

  在抓實前端准確分類、中端規范收運的基礎上,長興縣去年更進一步:根據群眾生活實際和活動軌跡,在農村公共區域撤除原有的大垃圾桶和敞開式簡易垃圾池,逐步推行“無桶化”﹔在村民集中的住宅、公共區域,合理布局設置少量公共投放點,按照“每150至200戶配一名保潔員”的標准,配齊村級保潔員,由專人定時定點收運。

  “剛剛適應了分兩個垃圾桶,聽說又要‘無桶化’,以后家門口的兩個桶不能擺了。”劉家渡村村民湯惠紅開始有點不理解,但仔細想想,垃圾桶在院牆外露天放著,天一熱難免招蒼蠅、蚊虫,氣味熏人,有時候桶被狗一拱,垃圾還撒一地。“本身都是愛干淨的人,現在‘無桶’了,清清爽爽,趁機也好把院牆再美化美化。”

  在對服務區域、人口、垃圾產生量精細測算后,長興縣在全縣設置了64座垃圾中轉房站點,配備專職管理員負責日常管理。“666輛村級清運車和36輛縣級大型清運車,每天分類清運一次,夏季增至兩次,確保公共投放點、垃圾中轉房的垃圾日產日清。”吳秋景說。

  智能化管理不僅節約人力、提高效率,還能為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積累基礎數據

  “4位垃圾收集員,都年過六旬,想招聘年輕一點兒的接替,月工資3000元,卻沒人願意來。”在虹星橋鎮港口村,村級生活垃圾收運隊伍“青黃不接”,村黨總支書記孫根法很頭疼,“靠鎮村干部、志願者每天挨家挨戶巡查,‘人盯人’檢查戶分垃圾情況,不是長久之計。”

  如何創新管理,更加高效地推進垃圾分類?去年,縣農業農村局來村調研時,說起外地建設的智能垃圾收集站:智能化管理,解放人力﹔地埋式設計,可解決露天垃圾桶不整潔等問題﹔大數據統計信息,便於測算分析。

  孫根法攬過這項工作,找來自動化設備公司,圍繞怎樣恰到好處地將人臉識別、大數據等智能化模塊“裝”進系統展開攻關研發。今年年初,港口村和自動化設備公司聯合自主研發的“全智能地埋式垃圾分類收集站”一號站正式投用。

  走進這個公交候車亭模樣的垃圾分類收集站,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塊牌子格外醒目,對應地面上4個合得嚴嚴實實的金屬蓋子,垃圾站裡卻看不到垃圾桶,干淨整潔。

  村民朱雲飛現場演示操作:先在機器上刷IC卡,再摁按鈕選擇垃圾種類,藏在地下的垃圾收集桶的蓋子自動打開,投放完畢,蓋子自動合好。不一會兒,投了多少重量的垃圾、有多少積分,收集站內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

  朱雲飛告訴記者,垃圾有沒有分類准確,攝像頭實時抓拍就能“認出來”﹔大屏幕上點到哪戶,該戶垃圾分類投放的相關信息就會“跳出來”﹔掃描每戶垃圾桶上貼著的二維碼“身份証”,該戶垃圾分類積分、扣分情況一目了然。

  這樣的智能化管理,幫孫根法解了很多難題。往年,村裡評星級文明戶、垃圾分類示范戶,總有人不服氣。現在,再有人來申訴評選不公的,孫根法話不多說,調出每戶垃圾分類的情況,“有圖有真相,以事實服人”。

  智能收集站投入使用后,謝有志的工作內容也有所改變。原來他逐戶收集垃圾、檢查分類情況,走完200多戶,要花兩個多小時。現在,他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站的清洗、維護。今年年底前,港口村計劃建成5座智能化垃圾分類收集站,服務范圍覆蓋全村700多戶村民。

  ——李家巷鎮試點建設垃圾分類智能化系統,在垃圾回收車上就能自動拍照、掃碼,智能識別垃圾分類情況,數據實時上傳后台。在劉家渡村村口張貼的垃圾分類每周考核公開榜上,“點贊”“曝光”兩欄分別貼出照片,公布垃圾桶編號、戶主姓名等。

  ——和平鎮長崗村完成垃圾收運體系的智能化改造,建起村民垃圾收集二維碼考評系統。通過在線監控,能實時掌握、分析垃圾收集戶數、每戶收集量等各類數據。

  ——太湖圖影旅游度假區用一台掃碼機引領“智慧分類”新風尚。村民每天定時投放且分類准確,管理員會掃碼拍照上傳,村民登錄手機客戶端就能看到自家的積分情況。

  今年,長興縣將對照前端收集、分類運輸、運行機制、管理制度等要求,搭建50個智能化管理平台,計劃用2到3年,讓全縣207個建制村都用上智能化運維管理手段。

  吳秋景說,智能化管理不僅節約人力、提高效率,還能為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積累基礎數據。“我們還將以農村生活垃圾可腐爛量統計為切入點,開展根源分析,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測算體系,以便更深入地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挂落花格窗”,在林城鎮北湯村,一座座農居小院粉牆黛瓦,流檐翹角,別有風情。讓人想不到的是,毗鄰一座農家院落,林城鎮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就“掩映”在這片詩意中。

  “北湯村的美,有面子更有裡子!”在資源化利用站,工作人員黎伯同現場演示——將易腐垃圾倒入分揀台,剔除少許不合格垃圾,通過輸送帶送到設備內撕碎、壓榨水分,再加入酵母菌,進入堆肥倉發酵。“採用強化好氧堆肥發酵處理技術,處理過程無異味、無污染,垃圾入倉后2小時完成處理,25天后就能變成周邊農戶搶著要的有機肥。”

  2016年起,林城鎮依托浙江大學技術支持,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2017年啟用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站。

  “易腐垃圾不出村,連周邊村的垃圾都能處理掉。”北湯村黨總支書記汪海浪介紹,附近18個村5.9萬人產生的易腐垃圾,每天都被運到這裡集中處理。

  從“分類好”到“處理好”,近年來,長興縣建設1座大型縣域集中處理終端、5座鎮域垃圾資源化利用站,探索建立戶分類、村收集、就地資源化處理和戶分類、村收集、轉運集中處理體系,全縣目前日均可處理易腐垃圾62噸。

  “農村生活垃圾組成中,餐廚垃圾約佔60%,集中力量把這些佔多數的餐廚垃圾處理、轉化好,推動資源化利用,就能從源頭上破解垃圾圍村困境。”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說,長興縣堅持重點突破,不斷健全垃圾處理體系。

  一桶桶餐廚垃圾經地磅稱重后卸入投料倉,從生產線另一頭出來后,泔水“變身”工業油脂,剩菜剩飯經壓榨后還能成為有機肥料原料——小浦鎮八都岕景區在縣財政支持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托長興金耀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立生物油脂制造及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處理范圍覆蓋周邊12個鎮街、159個村居。

  政府購買服務,縣裡算了算,可實現一舉兩得。一是節省投入,如果由各鄉鎮分散處理餐廚垃圾,會帶來供地緊張問題,且每年財政投入至少350萬元﹔現在委托專業公司集中處理,每年支付費用約280萬元,大大減輕了財政資金、供地壓力。二是效益可觀,借助規模化企業的專業技術能力,經處理后,每100噸餐廚垃圾可產工業油脂近2噸,產沼氣9000至11000立方米。

  “處理站點建設資金主要靠財政投入,且在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站點運行維護等垃圾分類處理各環節,資金需求量大,經費保障壓力大。”周衛兵介紹,一方面要改變政府唱“獨角戲”的局面,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另一方面還應立足實際,更加合理地布局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站點,更加科學地測算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區域、人口和垃圾量,確保站點覆蓋范圍最優化,設施設備發揮效益最大化。

  回收廢舊輪胎的“垃圾村”、兩條高速路穿過的“橋下村”——劉家渡村從前的“名聲”不好聽。推行垃圾分類后,這裡不光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和創造力也煥發出來。幾個廢輪胎一疊,培起土、種上花﹔舊飲料瓶一剪,拿來栽種綠植﹔農村常見的酒壇瓦罐、飼料石槽,稍加裝點便成了村景小品﹔拆違拆下來的青磚,正好搭建沿河護欄。

  “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花點心思動手改造,‘破爛’也能變成風景。”劉家渡村黨總支書記沈新華說。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就是撬動農村人居環境變革、美麗鄉村建設的‘杠杆’。”周衛兵也深有感觸。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的213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其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20個,長興縣榜上有名。

  青海選派百名年輕干部下基層本報西寧6月4日電(記者姜峰)記者從青海省委組織部獲悉:青海省委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和《2019—2023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結合縣鄉領導班子建設實際,從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詳細】

  服務全省,西寧輻射優勢越來越強黎曉剛攝 清晨,天剛微微亮,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以下簡稱“集散中心”)的調運大戶劉而德正氣喘吁吁地往大貨車上抬著蔬菜筐,之后又不停地核算數量,等所有工作齊備之后,還不忘將貨車繩索仔細檢查了一遍。 大貨車慢慢駛出市…【詳細】

  丹噶爾:賽馬情未了守望故土 馬背歲月 □文孟春琳圖蘭新天 作為世界第二養馬大國和馬文化發源地的中國,有著悠久的養馬史。在相當長的歷史中,馬幾乎成為農耕、軍事力量的象征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所以,中國人對馬的馴養可以追溯到黃帝…【詳細】

  馬明山:翱翔花海的金鳳凰彩虹的故鄉——互助土族自治縣地處湟水北岸。這裡群山連綿,森林繁茂,文化底蘊深厚,歷史積澱豐富,生態環境優美。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勞朴實的土族兒女對花兒自始至終有著火一樣的熱情。說起花兒,唱起花兒,不管是年邁的老人,還是青年男…【詳細】

  趙存祿:畢生願作護“花”人趙存祿寫作和編輯的民間文藝作品。 趙存祿與民俗學者謝承華交流探討花兒藝術。 一生致力於花兒等河湟地方文化研究的趙存祿。 導讀:趙存祿,東鄉族,生於1930年,一生致力於花兒藝術等河湟文化的研究,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詳細】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