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广州中心六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水平
2020
07-16

广州中心六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水平

  中心城区街道人口多,垃圾分类怎么做?餐饮企业聚集,厨余垃圾如何高效回收?“不分类、不收运”,拒收机制效果如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变肥料,可行性如何?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广州市中心六区围绕提高居民参与率,因地制宜,结合本区特点,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越秀区以“精准”贯穿垃圾分类全链条、海珠区在垃圾投放点设置“桶长”、荔湾区以“试点”先行推开全面垃圾分类、天河区涌现了一批明星社区、白云区因地制宜发动外来媳妇宣传垃圾分类、黄埔区形成常态化经费保障设置垃圾分类督导员……各区分类投放精准率、收集运输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推动市民群众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将1份糖、10份水加3份鲜垃圾(蔬菜叶、水果皮等) 放入容器内,关紧瓶口发酵3个月,环保酵素便做好了。” 近年来,越秀区新河浦社区通过构建“街道+居委+志愿者+党建” 多方协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动员体系,推动了环保酵素制作、垃圾回收等多项措施。

  居民吴永娟家中和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酵素罐、桶,“囤积”了近1吨的酵素,酵素给她的生活带来许多“新变化”,“我平时拖地、洗衣服都会使用酵素,还用来浸泡蔬菜,去除农药残留。”

  在越秀区,这样资源化利用的例子非常多,全区设置了资源回收站18间,废玻璃回收板房34间,废木材收集点22个,智能旧衣(旧书报)回收箱200个,废弃果蔬酵素制造箱90个,开辟了网上跳蚤市场,实现了源头减量与垃圾分类。

  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前、中、后端各有侧重,打造了“精准分类、精细处理、精益利用”的越秀模式。

  在源头分类上,越秀区各街道社区坚持落实环卫工人桶点督导,指引居民精准分类投放。在收运处理精细化上,越秀区建立“居民垃圾袋—社区分类桶—环卫收集站点—分类收运车”的“袋—桶—站—车”四位一体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链”。按照市厨余垃圾处理终端要求,全区及时调整配置46辆分类收运车,日厨余垃圾分类量最高达市下达任务的178%。

  2019年,越秀区共清运生活垃圾总量44.93万吨,填埋焚烧量36.7万吨,分类餐厨垃圾量7.07万吨,废木材7609吨,废玻璃3877吨,废衣物64.22吨。全区4609家餐饮单位列册管理,统一收运厨余垃圾5.3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8.29%。

  据介绍,越秀区创建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60个,打造了东山街新河浦社区、北京街都府社区、白云街广九社区、华乐街花苑社区4个分类示范点和体验馆。

  为扎实推进垃圾分类,越秀区人大常委会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市、区人大代表视察重要内容,建立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微信群,发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区人大代表、城建工委委员“随手拍”,实时监督。采取突击暗访、视察调研、听取汇报、走访群众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意见。

  “你好,杀虫剂是有害垃圾,罐子不能挤压,投放时请轻轻放下去哦。”在椰城苑新设立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旁,三名垃圾督导员正在耐心地指导居民进行垃圾投放。

  海珠区在全市首创“一桶三员”的垃圾分类方式,“一桶”即一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三员”指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以物管为主的垃圾督导员、城管执法人员。

  自楼道撤桶后,为做好“破袋定投”,海珠区各街道均落实配置“一桶三员”开展常态化站桶督导,对厨余垃圾开袋检查、破袋投放,做到“检查在点位、督导在点位、宣传在点位”。

  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副局长陈少洲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是全民性工作,“一桶三员”是为了发动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同时结合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大家“离桶近一点”,营造全区性的良好宣传氛围。

  目前,海珠区已推动辖内658个机团单位、843个居住小区、325个经营区域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创建样板小区72个,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05%。

  对于海珠区的“一桶三员”模式,广州市人大代表王凤丽表示,小区的垃圾分类能不能分好,关键在政府在物业,政府扶持到位,物业重视。人手足,工作细致,居民就会积极配合。

  海珠区辖区内有中大布匹市场以及相关产业,每天产生布碎约500-600吨,高峰时达1000吨,除掉高附加值回收的200吨左右,还有400吨左右低附加值的布碎成为生活垃圾。

  近年来,海珠区采取多种措施对辖内工业布碎进行资源回收处理,制定《海珠区工业固废(布碎)分类处理专项行动方案》,狠抓末端强处置,积极创造条件引入社会企业参与布碎回收,2019年全年海珠区工业布碎处理量达6万余吨。

  海珠区还加强日常监督,压实主体责任。2019年以来,对不符合分类运输标准的小区、市场等共发出黄牌警告通知书35份、红牌警告通知书3份、拒收通知单1张;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5349次,行政罚款77400元。

  海珠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听取海珠区城管局关于垃圾分类工作汇报,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将成功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区复制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2019年召开主任扩大会议,实地检查泓景花园、坚真花园等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听取区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列入2020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助推垃圾分类工作上新水平、取得新成效。

  回收废旧木料、家具、玻璃瓶等低附加值的废弃物,每天把废物回收的详细数据记录在案,再交给促进中心汇总,这是广州垃圾分类促进中心驻点荔湾区西村街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让一线服务队员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点滴数据汇总后所形成的垃圾分类数据库,成了“西村模式”的亮点、重点和价值所在。

  数据库可以有效引导垃圾回收方与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形成对接,促成资源循环利用与废物价值变现。按市场价格及垃圾处置补贴政策,每年仅西村街回收木材、玻璃、厨余垃圾所产生的收入就接近20万元,同时避免这些垃圾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经济收益超80万元。

  “西村模式”成为街道引入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工作较为成功的案例。

  广州市人大代表潘映珊对此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重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领域;同时推进垃圾回收、再生资源交易等平台建设。

  记者了解到,荔湾区将党建工作贯穿垃圾分类工作各方面。从2019年开始,区委书记带头作整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各街党工委、部门党委(组)书记,社区、村委支部书记也作为第一责任人。

  “党旗飘起来,垃圾分类动起来。”通过党员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队伍不断壮大,保安、志愿者、网格员等社会治理辅助力量队伍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建立起厨余垃圾日通报、桶点优化提升周通报、整区排名月通报的三张表通报的督促管理机制,每月初进行整区排名通报,促进分类工作有效开展。

  目前,荔湾区关键性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前:厨余垃圾精准分类率全市排名第二,餐饮垃圾精准分类率全市排名第二,分类投放点优化提升率全市排名第三。其中,“两网融合”发挥了关键作用,分类收运废玻璃、废木质、废旧纺织品、大件家私等低值可回收物量近10万吨,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6%。2018年、2019年生活垃圾总量均有下降。

  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如何?荔湾区人大常委会以随机选取、直接深入商场、社区、肉菜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形式,暗访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察看各场所内的分类达标情况和分类收运、分类处置体系运行等情况,就《条例》实施情况、分类收集点分类处理情况、转运运输情况等,向社区工作者、群众询问工作中的困难,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宠物粪便是什么垃圾?在天河区富力天河华庭小区,这个难题有了答案。小区绿化带内设置了“蚯蚓堆肥塔”,居民可将宠物粪便、瓜果皮等有机物投入塔中,蚯蚓通过塔下小孔进入塔内对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分解,然后将无毒无臭、含有机物及多种氨基酸的粪粒留在塔的周围,为绿植堆肥。

  “蚯蚓堆肥塔”为动物粪便环保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体现出天河区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多了一份思考和探索。

  2019年,天河区强化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能力建设,建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在年度广州市垃圾分类考核评估中荣获第一名,涌现出云龙苑、穗园小区、海滨花园、景安花园等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明星社区。

  目前,天河区每月产出其他垃圾约7.6万吨,全部实行日产日清送市终端处理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回收可回收物2.99万吨/月,全部实行资源回收利用;分出厨余垃圾每月1.05万吨,全部送往市终端处理厂发酵制沼处理,天河区1004个住宅小区、46个城中村居住片区已全面纳入垃圾分类覆盖范围。

  天河区为适应城中村居民的出行规律,天河区构建了早晚高峰投、中间低谷投、流动穿梭收、商户上门收的投放收集新模式,充分发挥房东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建立“街居-村社-房东-租户”四级联动机制,压实村社责任,督促落实房东、二手房东、村民、居民履行分类义务。

  天河区还将垃圾分类纳入党政机关绩效考核,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21个街道219个社区党组织全面构建“区域化党建+垃圾分类”机制,3万多名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守桶引桶。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对此表示,党员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成效有目共睹,建议接下来继续推进垃圾分类与基层党建、党员日常组织生活的结合,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社区形成长效的垃圾分类动员机制,促进社区针对垃圾分类的自我组织、自我监督的发展。

  两年来,天河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调研,督促区政府结合疫情防控提出更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强收运设施配置、推动投放点位优化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暗访监督机制,以街道联组为单位组建暗访组,每个代表负责暗访1至2个社区,定期不定期“交作业”,把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全过程监督,切实提升人大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

  白云区均禾街外来常住人口多,如何让他们在垃圾分类中行动起来呢? 均禾街想到了“老乡劝老乡”这一招。

  “一个外来媳妇背后就是一个家,把这些外来媳妇组建起来,让她们相互宣传引导。”均禾街有关负责人说。

  61岁的吴越阿姨加入垃圾分类宣传队伍后,经常在一起跳广场舞的东北姐妹中宣传垃圾分类,“像我们中有一些文化水平不那么高的姐妹,我们可以帮助她们认识具体怎么分类,很快就听进去了。”

  今年,均禾街妇联依托各联社和社区妇联,成立了外来媳妇新时尚小分队。“老乡帮老乡,老乡劝老乡,用乡音、乡情,拉近距离、拉近感情,劝老乡们入乡随俗。”外来媳妇们积极踊跃参与,已组建了 4 支小分队,她们在老乡中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带头当义务站桶员,为老乡指导怎么分类。

  为破解垃圾精准分类难题,白云区通过“定时上门收+红黑榜”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由村委、经济联社结合村民劳作时间组织定时上门收取厨余垃圾,另一方面将分类准确率与奖惩挂钩,引导村民形成分类习惯。

  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白云区率先为垃圾分类收集房加装紫外线消毒灯和臭氧消毒机,对分类投放点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整治,完成率已超70%。

  目前,白云区其他垃圾逐渐减少。2019年11月首现负增长,2020年1月到5月,垃圾总量同比降23.98%,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在厨余垃圾转运上,白云区在原来20余辆厨余垃圾运输车的基础上,为镇街增配各类厨余垃圾运输设备超200台,厨余垃圾总运力达596吨,增加厨余收运线条,实现其他垃圾与厨余垃圾分桶分车、专收专运。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文捷告诉记者,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白云区人大将“精细化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作为民生实事开展重点监督,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常态化组织代表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听取居民群众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代表到社区实地视察调研垃圾分类定时、误时投放点设置情况,了解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对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和设施建设推进情况。

  走进黄埔花园,距离大门不远处的一座崭新的垃圾分类亭格外醒目。绿色的垃圾分类亭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植融为一体,不仅没有异味,地面和桶身也不见污渍。

  “投放厨余垃圾破袋势在必行,但厨余垃圾破袋,手上难免会沾染污渍,不少居民因此产生抵触情绪。”黄埔花园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此每个垃圾分类亭附近都统一安装洗手台,方便居民破袋后洗手。

  记者从黄埔区了解到,该区有545家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单位,284个小区全部实现楼道撤桶,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14条。

  目前,全区建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完整的收运专线个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玻璃回收点29个、废旧衣物回收箱279个。

  2020年1月到5月,全区共清运垃圾19.4万吨,包括厨余垃圾2.1万吨、可回收物约4.8万吨、低值可回收物3587.8吨等。

  做好垃圾分类非一日之功。黄埔区建立起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将垃圾分类纳入区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

  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综合考核制度,形成区—街镇—社区—单位四级考评体系:区将街镇垃圾分类纳入第三方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同时专门抽调10名工作人员(含执法人员3名),组建垃圾分类督导组,对街镇垃圾分类常态化检查、督导。

  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黄埔区建立了由党员、社会公益团体、志愿者团体、社区居民自治和负责人组成的2335人的督导员队伍,并筹集专项经费3632万余元,采取志愿者或第三方购买等方式支持一线垃圾分类督导。

  资金投入方面,形成常态化经费保障机制,全区街道每年保证180万元城市精细化管理及垃圾分类专项经费,其中2019年总计投入8200余万元。为提高社区垃圾分类积极性,对分类出厨余垃圾的小区,按10元/桶进行奖励。

  2018年8月,黄埔区开出了全市首个个人不分类罚单。截至目前,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75份,立案处罚90宗,罚款319990元。此外,还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镇街辖区内强制分类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单位、样板小区、示范村)总数量20家以内的,每月须全覆盖执法。

  在2020年5月召开的黄埔区一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将“实现全区258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14条行政村纳入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等十个项目确定为区政府2020年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督促落实方案,实行“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督促政府及职能部门按照时间节点抓紧抓好垃圾分类工作。

  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中直驻穗单位、省直机关和驻穗部队大力支持。所有驻穗省直机关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全力打造机团单位垃圾分类样板示范,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检查考评中取得优良成绩。

  驻穗各部队自觉担起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2020年,广东省军区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省军区所属驻穗单位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6月底前达到地方验收标准,7月份会同广州市城管部门组织考核验收,并通报相关情况和责令限期整改。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