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居民为何对垃圾分类效果感觉不明显--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2020
07-08

居民为何对垃圾分类效果感觉不明显--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北京垃圾分类措施已正式实施两个月,近日媒体报道,多个小区居民普遍反馈“实施垃圾分类的感觉”不明显。特别是厨余垃圾分类难度大,落实的效果低于预期,而北京市城管部门日前发布规定,明确“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

  从新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到在大部分社区配置分类清晰的垃圾桶,再到加强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北京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确迈出了一大步,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开始有了简单的分类意识,能够将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社区垃圾清运车辆设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垃圾清运频次也比以往增加。然而,垃圾分类清运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发布一两个文件规定,或者通过改进硬件设备就能自动实现的。

  当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在居民认知、人力配备等“软件环境”以及工作标准、监督促进等工作机制上还有瓶颈需要突破,对于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中面临的多环节难点问题,还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初期,指导与监督对于规范居民垃圾投放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是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后的“第一环节”。目前,借助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垃圾分类知识得到了一定普及,但是千千万万的居民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尚未充分掌握,对自家垃圾具体应该如何分类,仍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囿于单位和家庭的不同条件,对过于精细的垃圾分类仍然存在畏难情绪,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知识普及和分类指导,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厨余垃圾分类是实施垃圾分类的最大难点,也是做好垃圾分类的“中梗阻”。一方面,居民尚未养成对厨余垃圾进一步细分的习惯,如果缺乏精确的指引,很容易将不同类别的厨余垃圾混在一起,加大细化分类的难度;另一方面,不少小区的垃圾收运本身没有分类,厨余垃圾依旧混装,实际给居民分类厨余垃圾的效果打了折扣。此外,有的小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倾倒厨余垃圾,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执行起来难度不小。垃圾分类的人力配备也是一大难点。对于分类器具的准备、清洗与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就拿厨余垃圾清运来说,目前主要由作业人员现场目测或采用工具翻查的方式进行判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清运效果既取决于相关工作标准的确定,也取决于作业人员的责任心。

  加大督促纠正力度是实施垃圾分类的“最后环节”。《条例》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对不按规定投放的有权要求改正乃至进行罚款。但如果没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和纠正机制,这些处罚措施很容易沦为一纸空文。国内一些城市的街道试行远程监控、即时语音提醒等方式指导居民分类投放,效果有待观察。在实施初期,监督与指导是紧密结合的,应该坚持指导为主、监督为辅,帮助居民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让好的制度和风尚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广大居民。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印发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对有关要点进行了解读。【详细】

  高温来袭,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消夏饮食这样吃!6月以来,北方“炙烤”,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不退。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呢?【详细】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