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车垃圾二次分拣耗时近20分钟,到如今只需花几分钟检查一遍,上海“城上城”小区垃圾清运保洁员闵涛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明显变化:原来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的他,现在每天都有好几个小时可以休息。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通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一年来,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已从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大部分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在闵涛等参与者看来,9成达标率的背后是所有人的努力。自去年7月1日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住户与保洁员、志愿者,也经历过一段无数次争吵、“斗法”的艰难磨合——不仅因为住户不会分、嫌麻烦,更有不理解的住户故意将湿垃圾扔进干垃圾箱,好几拨人轮番上阵才将其说服。
“我分好了,你干嘛去?”这句话曾让闵涛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如今他再也没听到类似的话。“这一年变化大,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好习惯,这就和大家早上刷牙一样,习惯就好了。”
7月2日晚19时,城上城小区定时投放垃圾开始。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陆续有不少住户前来指定地点投放垃圾。
他们都是在家里已将垃圾分好类,有的将不同垃圾装在不同袋子内,有的单独拎着纸盒,有的是一个大袋子里装了多袋垃圾。在垃圾投放点,一位老太太挨着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倒入相应垃圾桶。
在一旁,闵涛及时查看住户投放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并对现场进行消毒处理。因为投放垃圾的人较多,垃圾箱很快就装满,他及时将同类的空置垃圾桶打开或拉出来,方便住户扔垃圾。负责垃圾清运的保洁员驾驶三轮车前来,及时将装满的垃圾清运走。住户将垃圾投放后,有的还出示自己的二维码,由保洁员为其积分。
闵涛介绍,小区2016年就开始推行垃圾干湿分类,但那时达标率仅60%左右,负责垃圾清运的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二次分拣。三年间,进展始终不算乐观,用专业的话来说,干垃圾里总会混入一些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说白了,就是卫生纸、塑料袋和吃剩的饭菜、骨头,总会被混在一起,洒出来的汤汤水水常常把其他垃圾都“连累”了。
“很累。”闵涛回忆说,直到去年11月,小区5个点的垃圾投放都是24小时,“从早到晚,这里刚拉走,不一会儿又满了,又要去拉,感觉一天都在忙。”
城上城小区是一个纯商品房小区,共有1500余户居民、上百户商铺。物业、业委会、业主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该小区治理中的痛点及难点。自2005年小区建成、居民入住,历经了4次业委会换届,其中最短的一届仅历时一个月便集体辞职。在这种情况下,垃圾干湿分类试点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去年5月20日,小区撤掉23栋楼下原有的所有垃圾桶,集中至5个点实行垃圾四分类,开始逐渐步入“强制分类”时代。
小区物业保洁主管许太兵记得,有业主认为垃圾投放点更远了,觉得麻烦和不习惯,于是仍扔在原来的垃圾点甚至放在自家车库。他们发现后,物业和志愿者就去上门沟通。态度好的住户是沟通,不好的就与保洁员和志愿者吵架。“前期天天吵,有的业主不理睬、不理解,有的还胡搅蛮缠,我们只有给居委会说,大家一起上门和业主沟通。”
闵涛在城上城小区从事垃圾清运已4年多,“强制分类”后,他将定点垃圾桶内的垃圾运至小区垃圾压缩站,但一开始,每一小车垃圾还需要花近20分钟进行二次分拣。为此他曾找过个别不做垃圾分类的住户。然而,有住户回他一句:“我分好了,你干嘛去?”
与城上城小区一街之隔,芷江西路街道的复元坊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有1200多户居民,老年人居多。
谢来善在该小区从事保洁工作3年多。他还记得,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前,一二十个垃圾桶摆在多个点位上,干湿不分。还有住户将垃圾丢在垃圾桶旁,常常地,一阵风吹过,垃圾桶内的垃圾被吹得满地都是,“看上去乱糟糟的”。
去年2月,小区改造垃圾厢房后,只余两个垃圾投放点。自那以后,谢来善一直负责管理其中一个垃圾厢房。这个点的垃圾厢房收纳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类,住户可24小时投放。每当有住户前来投放垃圾,他都会上前查看分类和投放情况。
谢来善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小区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约一半住户垃圾不分类。那时,居委会天天来看,还有志愿者守在现场引导,但仍有个别住户不理解。“一天吵好几嘴,有时一天吵三四次。有的人说一说就听了,但有的劝了也不理睬,直接走了。”
居民区负责人曾观察过该小区的一户居民,据他介绍,“这户人家由退休的男业主丢垃圾,但他最开始也抵触垃圾分类,觉得给他的生活增添了麻烦,甚至曾故意将湿垃圾扔在干垃圾箱内,不分类。”
该负责人说,去年7月1日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后,居委会便组织物业、志愿者等重点督促这类住户。“刚开始时劝说也不听,我们就上门找他爱人,也让熟悉他的业主和他沟通,劝他。”
在该负责人的记忆中,居委会等各方人员与这名男业主至少沟通过6次,“每周都去,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才把工作做下来”。该负责人说,后来,这位男业主终于转换了观念,到今年2月,基本能做到垃圾分类了。
“老年人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有些年纪大了反应不过来,干湿分类搞不清楚。”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对这部分老年人需要反复说服,不断上门做工作,手把手地教。“比如有个80多岁的老奶奶,她每次都提到现场来分,有时没有保洁员,她就不分了。我们就上门手把手地教,一次两次三次,甚至五六次,时间久了,她就会分了。”
7月2日下午,在复元坊小区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前来扔垃圾的住户,有的手持绿色账户卡打开分类垃圾桶的厢门,然后将垃圾分类扔进桶内。没带卡的,则可使用现场挂着的公用卡打开厢门,投放垃圾。
现场保洁员谢来善也会上前查看,看投放者是否正确投放,对个别投放错误的也会及时提醒。“一天比一天好,原来二次分拣多,现在越来越少了,也就轻松一些了。”他说。
居民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尽管做了大量宣传、培训和活动引导,也有楼组长和志愿者前期引导,但小区仍有近一半的人不达标。
那段时间,因为有住户不分类或不会分类,谢来善的不少时间都花在二次分拣上。“不只是我,也包括居委会和志愿者们,既要提醒大家垃圾需分类,告诉他们怎么分类,还要把他们投错或没分类的捡起来重新分一次。”
此外,谢来善管理的垃圾厢房是24小时开放,但他只值守到晚上8点。夜间无人值守,第二天早上上班后,总会发现厢房外或多或少堆放有垃圾。他说,这些垃圾是住户在深夜时扔的。“有时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有的是直接丢地上的,也有不分类的,最多时能装两桶。”
同小区另一垃圾厢房则是定时投放,也只收纳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时间为早上7时至9时和下午6时至晚上8时,平时主要靠志愿者值守。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志愿者周萍便和其他志愿者一道,轮流值守在此处。
“还是要守着,现在还有个别不到时间就来扔,我们就要劝他去另一个点。”周萍说,刚开始,很多住户不分时间来投放垃圾,还有接近一半的人不分干湿垃圾,混着扔,但现在,“这些现象已明显好转”。
“那时很多群众不理解,我们就组织楼组长学习,这样可以带动一批人,再结合小区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后回家给家长说,更容易被接受。”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最初效果不好,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观念上不认可垃圾分类,另有一部分老年人年纪大了,不懂怎么分,然后还有部分租客不熟悉。在大量宣传和引导下,一个半月后,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率从最初的50%左右提高到60%多,到去年7月正式实行时,已达到75%左右。
而如今,据上述居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复元坊小区99%的居民都能正确垃圾分类,小区也更整洁美观。
同样的可喜转变也在城上城小区上演。该小区志愿者陈银竹说,最初即便把相关资料发到每家每户,仍有住户分不清楚。于是,志愿者等就把垃圾袋拆开,教住户们分清垃圾种类。“到现在,我们志愿者基本上不再引导了,就是偶尔巡逻看一看。”
随着大家习惯养成,分类达标率越来越高,工作人员几乎不再需要二次分拣。“现在一车一般5分钟左右,就是检查一遍,除了偶尔从干垃圾里面分拣一些小纸片、烟盒等可回收垃圾,基本不需要二次分拣,比原来时间缩减了大半。”
城上城小区物业保洁主管许太兵说,因为前期居委会和物业、志愿者宣传到位,大部分住户在政策实行后都能分清。“对不清楚的,我们也会及时讲解,偶尔也有业主来问我们保洁员。比如端午节那几天,有些人不知道粽叶是什么垃圾,干脆就单独放着,拿来问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该小区垃圾清运保洁员闵涛也说,去年11月小区5个点开始定时投放,改为早晚各投放两个小时后,他也明显感觉更加轻松。“早上9点结束投放后,最多11点就处理完了,一直到晚上7点,我们至少可以休息好几个小时。”
尽管绝大部分居民都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但在走访中,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个别住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7月2日下午,记者在复元坊小区24小时投放点采访居民区相关负责人时,一名老人将垃圾丢在厢房外的地上,转身便准备离开。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赶紧上前提醒,让老人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还是有个别存在问题,”该负责人说。此外,现场保洁员谢来善也说,至今也有个别住户仍在深夜将垃圾扔在垃圾厢房外。
当晚18时40分许,在城上城小区一个垃圾投放点,离定时投放时间开始还有10多分钟,已陆续有3名住户拎着垃圾准备投放。记者在现场看到,出现这种情况时,保洁员或保安就会及时上前劝说,拎着垃圾的人也就返回了。
19时开始投放后,有个别住户在投放垃圾时投错了,比如将可回收垃圾扔进干垃圾箱。此时,保洁员又会及时提醒并直接将投放错误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应属的类别箱内,或提醒投放者自行将投放错误的垃圾重新投放。
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云介绍,在去年5月20日城上城小区“撤桶并点”后,定点垃圾桶全天候开放,志愿者驻点的前两三个月,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以上。但去年8月之后,平时时间段去检查时就发现,分类效果没那么好,有一定“反弹”趋势。
“发现苗头后,我们就需要马上扳过来。”季云说,为此,小区在去年11月开始正式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到去年底,住户们也基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定时定点投放,绝大部分志愿者撤走后,效果也不错。
“我们能坚持,但不知道居民能不能坚持下去。如果我们都撤掉、不看着,也可能有部分会反弹。”闵涛有些担心。
复元坊小区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回潮”现象肯定会有,因为人总有惰性。“刚开始大家坚持,是大家有这样一股劲,但‘回潮’怎么办,一年之后或者再过几年后,有的人再乱扔怎么办?晚上乱扔,又该怎么处理?”该负责人说,要让住户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分类教育需要持之以恒。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才能让大家把习惯彻底固定下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969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