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推行一周年下一步上海该怎么做?
2020
07-04

垃圾分类推行一周年下一步上海该怎么做?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一年。今天上午,上海市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条例》推行一年来垃圾分类减量成效及下一步重点。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教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了垃圾分类推行一年来的五方面成效。他表示,上海市民积极履行分类义务,分类实效显著提升,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配套制度规范日趋完善,社会宣传动员取得实效。“垃圾分类已步入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他说。

  数据表明,今年6月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此外,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24350吨/日。

  垃圾分类的推进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截至目前,上海已发布《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及44个配套文件,并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

  邓建平总结,垃圾分类有成效,得益于多方面。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补贴等支持政策,市农业农村委制定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标准,市商务委推动绿色消费,并纳入绿色餐厅和文明餐厅创建标准。市房管局细化物业管理区域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市邮政局在快递企业寄递网点设置推广快递废弃包装物回收装置,市机管局加大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巡查力度,市城投集团按时完成应急餐厨垃圾项目建设,保障垃圾分类转运和资源化利用。

  此外,上海10个区已创建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区。浦东新区、徐汇、黄浦、嘉定等区探索打造“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应用体系。杨浦、宝山、青浦、松江、金山等区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

  令人感动的是,今年疫情期间,垃圾分类“没有停也没有乱”。“居家隔离点、集中隔离观察点的生活垃圾,按‘防疫第一,安全第一’要求,专人专车上门收集并直运焚烧厂快速无害化处置。为防止疫情传播风险,志愿者也从旁立式改为巡查式。但即便志愿者撤离,抽样调查显示本市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做到自觉分类、破袋投放。”市绿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显示,全市垃圾分类实效保持在优秀水平,各区测评得分均在92分以上。

  垃圾分类迈入第二年,接下来上海将怎么做?邓建平表示,上海将继续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在分类实效方面,要高标准推进,居住区(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力争达到95%,示范街镇力争达到85%以上。

  同时,上海将完成600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70座中转站和10座集散场标准化审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出路稳定,实现全覆盖回收、全品种利用、全口径统计。

  处置能力建设也是受关注的重点。下一步将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0吨/日,干垃圾焚烧总能力达到21300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1450吨/日、就地处理能力500吨/日,湿垃圾处理总能力达到7000吨/日。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在政策支持方面,将结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工作,研究制定湿垃圾利用产品推广政策。全面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此外,上海将持续开展执法检查,重点关注源头减量制度、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公共场所分类投放规定执行情况等。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