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上海垃圾分类一年间(一):因地制宜 对症施策
2020
07-02

上海垃圾分类一年间(一):因地制宜 对症施策

  自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本市依法实行垃圾分类即将满一年。这一年来,上海抓住这一垃圾分类城市治理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在去年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始终排名第一。垃圾分类,源头分类是关键环节,在全市各社区基层,通过因地制宜、对症施策,一小区一方案推进垃圾分类,居住区市民自觉参与投放率已达到95%以上,分类实效显著提高,垃圾分类的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

  上午8点,一场倾盆大雨落下,但在徐家汇花园小区的垃圾箱房外,居民陆续来投放垃圾的习惯依然雷打不动。志愿者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小区原来共有68个垃圾桶,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推行之初,并非易事。

  垃圾分类志愿者成阿姨说:最早推行垃圾分类还是比较困难的,志愿者很多,跟他们讲,那个经典的你是什么垃圾,经常说这句话,然后很快我们小区居民都熟悉了。

  小区居委、物业等还多方征询意见,根据大家的生活习惯,除上午和晚上外,增加了中午1小时的开放时间。在箱房的改造上也充分考虑了便民性:自动开门、定时除臭、一旁的洗手池在疫情期间还换上了感应式水龙头。

  徐汇区枫林街道汇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郑刚表示:垃圾分类还是要居民来参与,从我们源头上进行一个分类,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目的,所以我们垃圾箱房的改造也好,我们居民的发动也好,我们是征求了居民的一个意见,我们这个垃圾箱房智能化的改造也是方便居民,变不方便为方便。

  一年来,小区干垃圾从每天37桶下降到24桶, 湿垃圾从每天2桶提高到10桶,一增一减恰恰说明分类纯度提高,而这背后,是这座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最好诠释,最初只有10%的居民参与率现在基本已达到百分百。

  通过垃圾分类以后,我觉得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前来投放的小区居民都这样和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

  全上海1.3万多个居住区,情况各异,而社区基层的民间智慧也层出不穷。在江柳路上的红醍半岛,原来每家每户门前都有桶,小区内又没有预留箱房用地,撤桶后垃圾怎么扔?一辆收垃圾的公交车应运而生。每天四个时间段,保洁员都会把四分类的收运车依次开到四个点位,每个点位停放15分钟,保证200户居民都能方便地扔垃圾,而保洁员除了开车收运,还能全程监督大家分类。

  茉莉名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文龙介绍:我们既要做好垃圾分类,又要把这个方案,服务于民,方便于民。通过合理安排四个点位,算下来,平均每个居民投放时间只要4分钟,与此同时,移动的四个点,只要一个人看守就够了,可以省3个人,所以总体来说物业的成本也是降的。

  据市绿容局介绍:经过一年的努力,广大市民已基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对垃圾分类形成了价值认同,即便疫情期间志愿者完全撤守后,三分之二小区依然能够坚持做好破袋投放、自觉分类,三分之一的小区有分类实效。到6月中旬,对照更严格的标准情况下,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平均得分都仍可达到90分以上。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