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从小切口推进大变化”广东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
07-01

“从小切口推进大变化”广东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几年前,这句话火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

  2019年,“垃圾分类”再次成为热门关键词。习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019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广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着手“从小切口推进大变化”。从耳熟能详的分类口诀,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折射着广东人对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离不开垃圾分类这件“小事”。

  小事不小。习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并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2019年,他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一直以“敢为人先”著称。垃圾分类这件事,广东人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1996年,广州市政府便开展了垃圾分类居民调查,并于1999年正式倡议居民实施垃圾分类。2000年,广州市被列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暂行管理规定》施行,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垃圾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2016年,《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国内第一部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2017年,国家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广东迅速落地实施,并将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范围扩大至珠三角城市和韶关、梅州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玮表示,广州和深圳作为46个重点试点城市的其中两个,对标香港、澳门乃至国际先进水平,要求2020年能够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的处理系统。

  这一年,广东在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上频频发力:广州出台《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让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类立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根据深圳实际,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年花年桔分类回收制度、住宅区楼层撤桶制度,创新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并设立了垃圾减量日,规定个人“乱投”垃圾最高罚200元……

  2019年7月,广州石牌街,居民王某因将生活垃圾直接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未按规定分类,被罚200元。不久后,广州市海珠区一家物管企业因没有管好小区垃圾分类,吃了“万元罚单”。

  在深圳南山区,每晚7时一到,“互联网+”垃圾分类督导系统——“E嘟在线”的打卡页面上一个个蓝色图标闪烁,垃圾分类督导员们纷纷上岗。

  2019年,广东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同年成立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长马兴瑞任组长。

  如广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大范围铺开,下拨1.4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片区建设,进行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示范试点。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垃圾分类执法全年罚款74万元。

  深圳市2019年稳步推进各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工作,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为2700吨/日,有效缓解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市民生活,10549名督导员定时定点现场督导。

  东莞市建成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在试点区域内配置餐厨垃圾收集车辆和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中山、江门等城市实施源头分流、大件垃圾上门回收制度;佛山市顺德区建成南、北两座园林绿化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处理量达160吨/日;梅州市平远县、韶关市翁源县建成黑水虻餐厨垃圾处理基地,较好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难题;惠州市将垃圾分类纳入地方特色课程,编印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读本》(幼儿版、小学版)共20万册……

  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垃圾分类的理念和习惯渐渐深入人心。2018年,广州地区高校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省700余所学校(幼儿园)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广州市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APP移动平台,去年上半年累计回收订单20517笔;东莞、中山、韶关等多个城市在试点区域安装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开展“绿色积分”兑换奖励活动等。

  “这是什么垃圾?”面对这样的问题,家住广州荔湾区的陈姨已经可以从容地回答:“瓜子壳以前是餐厨垃圾,现在是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李志红说。

  在他看来,垃圾分类要改变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需要全社会全民动员参与。如何让“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未来将通过大数据管理手段,开展“绿色积分”兑换奖励、“互联网+垃圾分类”、“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等活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此外,还将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适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或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测评等相关考核内容;加大省级财政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投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评估制度等。

  推动各地级以上市按照广东省法定的“可回收物、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类型,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推广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方式,设置环境友好的分类收集站点,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终端处理能力倒逼前端分类;各地级以上市今年至少建成一个餐厨垃圾处理示范项目;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主动向社区延伸等。

  在2019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注重整体谋划,聚焦关键环节,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其中,广州、深圳要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珠三角其他城市要加快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要下定决心、明确目标、迎头赶上。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分类体系,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完善匹配的分类收运体系、能力充足的分类处理体系等。

  “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和公共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上,广东新风尚正打造着一道道垃圾分类“后时代”的靓丽新风景。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大约10年前开始,广州市就率先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

  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广州一直在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模式,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一定经验。

  2019年,广州推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大范围铺开,同年发布《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决心用三年时间实现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

  据介绍,广州已在6992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分类,并在医疗、酒店、餐饮、外卖等行业推行强制分类,形成以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连锁快餐店,以及美团外卖平台、花园酒店等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等垃圾分类为样板的“广州做法”。

  此外,广州还积极推进创建6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2020年将增至1000个;将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增至572条,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增至50条。

  2014年就率先实施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在2019年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

  数据显示,楼道撤桶工作明显提升了垃圾分类准确率,特别是干湿分类准确率。据广州市白云区通报,该区楼道撤桶后的2019年12月,日均产出厨余垃圾450吨,与11月相比增长近10倍。

  随着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表决通过,深圳市垃圾分类步入新阶段。

  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深圳以推进“大分流、细分类”,逐步形成集标准规范、分流分类、宣传督导、责任落实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深圳模式”著称。

  深圳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标准分类,也就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标准与北京、广州类似。

  如何调动市民分类积极性?深圳不仅发布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还率先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7至9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并在全国首创垃圾分类智慧督导平台——“E嘟在线”。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1万余名督导员,为近千个小区100多万居民提供分类指引。

  此外,深圳还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打通垃圾分类全链条。在前端,设置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别垃圾桶,对九大类垃圾进行分类;在收运环节,搭建起网上平台,建立各区招标企业专项清运回收制度;在后端处理环节,推动处理设施建设落地,开展资源化利用。

  据统计,2019年深圳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8500吨,其中再生资源体系回收约5500吨,分流分类回收4000吨,通过市场回收和分流分类回收双重发力,回收利用率达到三成以上。

  超大城市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绿色(可持续)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志红认为,以广州为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广州形成了以末端推进前端的垃圾分类方式,铸就了强大的末端处理能力。

  在他看来,目前,垃圾分类的全民知晓率已经很高了,但如何补齐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的短板?如何让全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推动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这些是垃圾分类目前的重点也是难点。

  “把‘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就需要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社会动员体系。”李志红说,“要把这个体系变得可持续,就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还要推动相关产业的自循环,让居民养成习惯,企业有积极性,政府财政负担合适可行。”

  他建议,垃圾分类实现常态化,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体系。“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到垃圾分类科普,变为我们的一项文明素质、生活习惯,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我们要让孩子、老年人、中青年人认识到,我们不规范行为确实是对环境、生活品质的破坏。”

  其次,要解决垃圾分类相关产业链条薄弱的问题。“垃圾分类一定要产业化才能可持续,不能光当作一项公益事业,仅靠政府财政来包揽。”李志红说,“政府要引导、鼓励、培植相关企业,用利益驱动形成一定的聚集规模效应,才能真正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自循环。”

  “垃圾分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广州市垃圾分类促进会会长杨静山说,“强制分类模式下,还需要更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帮助老百姓养成分类的习惯,甚至主动、愿意去分类。这样,垃圾分类才能变得可持续。”

  精细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杨静山认为,首先,口号上就要简单、通俗易懂。比如广州“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口号,老百姓很容易听懂,执行起来就简单方便。此外,分类投放后,环卫工人的二次分拣、资源回收利用等后续流程能否跟上也决定了分类的效果。“如果不能物尽其用,就没必要分类了。”

  如何全面有效推进垃圾分类?杨静山建议,首先,要做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不如先做一个示范区。“比如广州,拿出一个区,做整区试点。现在各区做法都不一样,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区域样本再复制推广?”他说,“麻雀虽小,如果把一个区先解剖好了,后面全市、全省推广都很容易了。”

  其次,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上做突破。“比如用经济激励的方式鼓励市民主动分类,或者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先推行分两类,再分三类,再逐渐增加分类的种类,这样市民接受起来会更容易。”

  第三,他建议,培育垃圾分类相关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与环境卫生相匹配的资源处理体系。“理论上,垃圾分类完需要有一个再生资源市场配套。比如我需要纯净的厨余,有没有相关处理产业和下游使用产业的支撑和配套?如果没有,垃圾分类就没有意义,分类的价值无法体现,最终就会沦为口号。”

  ●2017年,国家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广州、深圳位列其中。

  ●2019年,广州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

  ●2019年深圳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8500吨,其中再生资源体系回收约5500吨,分流分类回收4000吨。

  新华社银川6月11日电题: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记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脱贫攻坚奔小康宁夏北部俗称...

  新华社香港6月12日电题:希望香港从此风平浪静香港市民热切期盼社会恢复秩...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据新华社6月11日电,习主席当晚分别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一拿中国说事,世界就侧目,世人就发笑。这不,在美国面临新冠疫情...

  新华社华盛顿6月10日电(记者许缘高攀)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亚太研究主管迈克尔斯潘塞日前接受美国...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