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戏乡唱响绿色新时尚 相城区北桥街道多举措让垃圾分类走进群众生活
2020
06-28

戏乡唱响绿色新时尚 相城区北桥街道多举措让垃圾分类走进群众生活

  从原来8个垃圾分类亭,到如今被3个集中点所取代;从苍蝇蚊子到处飞,到现在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作为北桥街道“三定一督”试点小区,7个多月,漕韵家园的居民们享受到垃圾分类给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

  在北桥,党员带头,发挥戏乡特长优势,倡导文明行为,让垃圾分类成为乡村文明新时尚。

  近日,百余位村民齐聚灵峰书场内,参加垃圾分类主题“道德讲堂”活动。其间,灵峰村喜洋洋文艺表演队自编自演的小品《垃圾分类》首次亮相,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情节,潜移默化地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行为共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

  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民间戏曲团队为载体,将垃圾分类融入文艺创作,是北桥街道扩大宣传效应的一大亮点。一个个文艺作品,用身边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让垃圾分类知识带着温度传递至千家万户。

  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社区还建立起了“光荣榜”制度,用相关“福利”对红榜居民家庭进行奖励,促进居民真分类、分好类。

  结合居民生活习惯,莲花庄村宣讲员们总结出了一套垃圾分类的“两次五分”法,先把垃圾按照“会烂”和“不会烂”进行分类,随后再将“不会烂”的垃圾按“好卖”“不好卖”以及“有害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现在这个办法好,我们一听就明白了。”居民刘阿婆拎着分得清清爽爽的两袋垃圾,一边笑着说一边各自投进分类箱里。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北桥居民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但依然保留着农村生活的习惯。

  “阿爹阿婆嫌我们啰嗦,家里的小朋友一说垃圾分类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一个个都乐呵呵地忙起来了。”北桥街道市容市貌管理中心副主任尤宪说。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起垃圾分类的理念与习惯。北渔社区组织小朋友们参加“垃圾分类、党员先行,共建绿色家园”主题党日活动,孩子们身上的“时装”可谓五花八门,有废弃的报纸和包装绳剪裁而成的草裙,有彩色垃圾袋制成的蓬蓬裙,有电器包装纸盒做成的卡通帽匠心巧手赋予了这些废旧物品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莲花庄村,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将废弃的玻璃瓶、麻绳、干枯的花枝等材料变成“花篮”“台灯”等手工艺品。废旧轮胎稍加改造,用颜料进行涂鸦,倒入泥土种上绿植,瞬间就为农家小院增添了一道道美景。

  党员志愿者还用认知卡片和垃圾四分类桶与孩子们一起实物模拟垃圾分类投放,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垃圾分类的实践能力。

  2019年,街道组建起一支垃圾分类宣讲队伍,18名宣讲员走进村(社区)、企业、校园,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百姓日常生活。

  在漕韵家园,社区组织了志愿者在各个集中点做好相应的引导,确保现场有序和投放正确率。从一开始很多居民反映“撤桶带来不方便”,到居民积极参与,背后是社区党支部带头的宣传引导。

  “党员先带头示范,从自家做起,带动一个家庭,再到带动一片居民。”盛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泳坦言,刚开始就是靠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扫楼”宣传,变“要我分”为“我要分”,王泳说,社区已把垃圾分类加入到小区的居民公约中。

  北桥街道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北桥街道各行政村、居民小区四分类实施率达100%,新设“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小区2个,建成总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包含日常生活垃圾等6类分拣区的垃圾分拣站1座,同时采取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四不同”的收运模式,全力构建“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完整“闭环”模式,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新蕾作文投稿: 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