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皮、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放到厨余垃圾桶……”连日来,笔者走访在龙文区,发现全区悄然兴起垃圾分类环保新时尚。很多小区都建有新款“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内置紫外线消毒、喷淋和除臭系统,外置可供规范分类后的居民清洁的洗手池,并且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街头巷尾、村委会宣传栏上、村口墙壁上等多角度垃圾分类宣传栏、墙画随时随地映入眼帘……
据了解,去年3月,作为主城区之一的龙文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以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全区68个机关单位、62个居民小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结合‘门前三包’示范创建和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突出以抓责任压实,促落细落小;抓宣传发动,促习惯养成;抓硬件建设,促配套完善;抓示范传导,促引领带动;抓机制建设,促长效管理,‘五抓五促’推动该区垃圾分类取得初步成效”,龙文区环卫处主任黄丽真介绍道
连日来,龙文区蓝田开发区管理副街长们有点忙,他们不仅要对沿街商铺的业主垃圾乱扔、占道经营和油烟污染等问题的实时教化、劝导和制止,还要对业主们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龙文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龙文区“门前三包”街长责任制》,探索建立以社区党员干部为管理街长,聘请民间热心人士为管理副街长的新工作机制,建立“一街一长”的管理模式,推动建立“以路为轴、纵横成网、责任到人、常态长效”的网格化格局,把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教育引导作为管理副街长的日常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并通过系列宣讲发动,不断推动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商场等。
与此同时,该区将垃圾分类纳入到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要求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本系统实施细则,建立机制、形成台账,并逐级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同时,对教育、卫健、交通、文体旅游等重点单位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督促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和行业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党建+垃圾分类”活动,即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分类,带动和监督分类,最终实现全民分类。发放“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书3000余份,组织党员开展“我为垃圾分类献一策”专题讨论36次,引导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走前头、做表率。
“在小区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小区会变得这么干净,不知不觉中,每天早晚把垃圾分好再下去倒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7月22日11:00多,家住龙文区锦绣一方的林女士正在准备午饭,菜叶子和装菜的塑料袋被她分拣开来,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在林女士家,笔者看到有三个不同的垃圾桶,厨房里镂空的垃圾桶专门放厨余垃圾,客厅里的白色垃圾桶放纸巾等,餐厅的蓝色垃圾桶放其他垃圾。此外,厨房里还有一个放置着电池等电子垃圾的纸箱。“餐厨垃圾和塑料袋得分类,不能扔进一个垃圾桶,而电池这种有害垃圾则要单独放。”林女士告诉笔者,从去年3月份开始,小区启动了垃圾分类行动,从一开始的嫌麻烦,到现在的自觉分类,她和家人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林女士的婆婆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但是垃圾分类做起来一点都不含糊。“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只要家里多备几个不同的垃圾桶,把这些东西该分类的分类,各自扔入垃圾桶,我觉得挺好的。”每天晚上,她都会到小区公园散步,出门时就会顺手把垃圾拿下去投放。
从“随手扔”变成“随手分”,从垃圾分类是“麻烦事”变成“分内事”“日常事”。如今在小区里,有不少居民都养成了垃圾分类这个好习惯。
如何将垃圾“拎得清”,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自觉,是垃圾分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何推动从“要我分”向“我要分、分到位”的理念转变,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打通“第一公里”,前期的宣传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龙文区把垃圾分类与文明创建、移风易俗、“门前三包”、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村村响、大喇叭、宣传车、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等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广泛开展宣传,持续造浓舆论氛围。联合市环卫中心和策划公司,制作动画宣传、分类音频、公益广告等,在漳州电视台、漳州广播电台黄金时段播放,着力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小手拉大手”的带动效应,印发《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街入户宣传动员。投入30万元购买幼儿园版、小学版、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读本,将垃圾分类纳入适龄学生的教学课程和课外实践。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却是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
龙文区在试点的基础上,选取涵盖碧湖、万达、大润发、人民广场等城市新“商贸圈”“生活圈”在内的55个单位、16个小区(村)和4个公共机构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复制推广“垃圾分类+党建、文明创建、行业”等经验,拓展各行业各领域针对性的制度措施,为全面覆盖筑牢基础。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在各领域推出16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13所示范学校、2个示范酒店、2所示范医院、4个示范公共机构等,推动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全区”的工作格局,带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落小。
同时,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龙文区在政府机关大院、景山机关大院、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各独立办公场所设置60升四分类垃圾桶268个、各办公室设置20升两分类桶1340个。遵循“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一手抓“大分流”,在住宅小区集中定点投放,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引导居民单独投放,实施专项分流收集、收运、处理;一手抓“小分类”,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全区共配置投放660升垃圾桶1201个、240升垃圾桶494个、120升垃圾桶598个。尤其强化对餐厨垃圾的收运。餐厨垃圾的分开与否,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去年6月,推动建立餐厨垃圾统一收处制度。通过摸底、配桶、签约,逐步推进辖区餐饮企业、公司食堂、机关食堂等餐厨垃圾的收运。目前已配备餐厨垃圾专用车4部、已签订收运协议295家、日收运处理量17吨,签约数量和收运数量与日俱增,并逐步向小型餐饮店全覆盖。
完善链条管理,推进前端收集、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目前,前端已建成垃圾流转屋194座,全部投入运营;中端已取消所有垃圾中转站,实现垃圾“桶桶对接”“桶车对接”、垃圾清洁直运;末端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九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和龙文建筑垃圾杂物消纳场,逐步完善末端处理设施,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垃圾分类工作对龙文区来讲正刚刚起步,并将永不停步,该区将于今年底前,在碧湖街道、步文街道、蓝田镇、蓝田开发区各规划建成一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开展示范线路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转运试点,为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积累经验。通过上下联动持续宣传,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区域,确保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分别达到80%、7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89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