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福厦进入垃圾分类“后管理时代”
2020
06-21

福厦进入垃圾分类“后管理时代”

  厦门市前埔南社区定期组织“绿色市集”,环保交换,快乐共享。福建日报记者陈旻摄

  在分别推行垃圾分类满一年和三年后,这两个试点城市都取得了相应的经验及成效,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陈旻文/图)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厦门、福州分别于2017年4月、2019年5月全面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段探索实践中,困难有之、方法有之、问题有之、成果有之。今年,我省其他各地市也在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教训与经验都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借鉴。

  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届福建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交流研讨会上,参与两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物业公司、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等,以“多元参与,共促社区垃圾分类和减量”为主题,将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分享,总结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模式,为福厦两市进入垃圾分类“后管理时代”打下良好基础,并将助力拓展各地垃圾分类在社区落地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垃圾分类归根结底是居民自己的事,关乎每个家庭,不能一味依赖运营企业或政府部门。”6月13日,在福州陆庄社区的湖滨邮电小区,环保志愿者杨姐告诉记者,在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宣传教育、日常管理和解决矛盾等工作,都由居民主动参与甚至主导推进。

  2019年5月,福州市全面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关系和谐的湖滨邮电小区很快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小组。

  “在前期调查中,85%的居民认可开展垃圾分类。”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包亚明说,业委会和20多名在地志愿者,成为推动小区垃圾分类的主力。业委会组织居民参观本地环保设施,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志愿者在微信群里介绍分类方法;居民主动联系环保志愿者协会,定期来社区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扩大影响面;业委会与所在片区的湖滨小学建立家校联动,连续举办3期“小小督导员”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垃圾分类的理念、行动迅速铺开。

  小区响应政府定时定点、撤桶并点号召,将各楼道的22个垃圾桶撤除,建起集中的垃圾投放点。“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撤桶、建分类屋选点,在居民中产生了不少矛盾。这也是许多老旧小区都会遇到的难题。”包亚明说。

  经过讨论,最后大家同意:采用集体投票的办法定下点位;业委会对垃圾分类投放点加强管理。

  为此,业委会发动各方多管齐下加强监督。首先由业委会与物业合作,增加垃圾分类屋的视频设备。物业保洁员加强日常巡逻、上门劝导,鼓励居民监督举报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的视频在小区微信群公布。对屡教不改者,社区协调城管人员上门劝诫,情节严重的会受到行政处罚,“发现一户教育一户”。

  这些措施制止了个别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小区内形成了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的氛围,乱扔垃圾的在小区微信群里会被大家集体‘鄙视’。”杨姐说,现在小区路面见不到任何垃圾,分类屋管理规范,即使管理员下班了也没人乱扔垃圾,厨余桶中基本没有混进其他垃圾。

  “只有在全小区形成主动维护垃圾分类的氛围,才能建立长效机制。”指导小组成员郑棣健介绍,今年4月,指导小组组织对湖滨邮电小区进行评估,发现小区环境变化较大,垃圾减量效果明显,分类率达到88.6%,厨余垃圾合格率也达到84%。

  “培养居民的主体责任意识,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之一。”第三方考评督导机构、厦门好猫生态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好猫”)创始人张水龙说,在多地调查中发现:有些居民存在误解,把垃圾分类当成分类企业或管理员的任务,不愿意在家自行分好垃圾类别,只管一股脑儿丢给管理员;有些管理员把工作重点放在二次分拣上,忽略了或者不敢、不懂如何对居民进行指导、监管。

  “社区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作,运营保障、组织协调、培训宣传、督导考评等4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均衡推进,否则很容易在前期建设后出现倒退,甚至崩溃。”福建环保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厚新说。

  6月5日,厦门前埔南社区,记者注意到,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居委会副主任吴艺文的微信群中,居民们正就撤桶并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吴艺文介绍,仅前埔南小区2800多户居民,原本共有144个垃圾投放点,用了一年半时间,才逐步分批地撤并到14个点,目前撤并工作还在进行中,最后的目标是集中到5或6个点位。

  他说,厦门的厨余垃圾采取定时、定点、定线直运模式,这两天有居民反映,收运垃圾时拖桶声音大、时间早,影响休息。于是居委会协调保洁、清运公司,把时间延后一小时,拖桶时垫个底垫,并加强垃圾桶擦洗管理,尽量把对居民的影响减到最小。

  前埔南社区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有7个生活小区。2017年实行垃圾分类后,居委会引入第三方企业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专业支持,解决垃圾分类前期各方定位不明、提升专业性等问题。2019年起,社区相关方工作架构搭建、分类设施改造、督导员队伍赋能等工作步入正轨,进入垃圾分类的维护期,第三方企业逐渐撤出,社区逐渐过渡到以居委会为主导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进入维护期后,居委会要搭建起畅通的沟通平台和对话机制。”前埔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陈晓霞说,“在日常管理中‘见招拆招’,把各种小问题解决好,才能获得更多居民的支持。”

  作为前埔南社区引进的第三方代表,福建一点蓝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潇婷介绍,在前埔南社区,社区、街道、第三方企业、业委会、督导员/志愿者、社区共建单位等群体的多方通力合作,贯穿于垃圾分类前期小区打造、点位优化、队伍建设、宣传教育、沟通协调等每个环节。过渡到维护期,居委会则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居民的分类习惯。居委会对居民的情况最为了解,可以有效组织积极分子、督导员入户,持续进行直接交流,了解居民需求,解决问题,带动更多人参与。另一方面,居委会对物业、业委会、保洁公司、街道、城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有天然的协调优势,搭建沟通机制,能确保工作稳定运转。”刘潇婷说,居委会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在垃圾分类的专业方面主动成长,保证了进入维持期后的顺利过渡。

  “对垃圾分类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陈晓霞说,这是工作的责任感,也有来自考评的压力。

  为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厦门市、区两级政府邀请第三方服务企业,采取明察暗访、层层检查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专项检查考评,考核成绩关系到各相关单位年终考核的绩效。

  在《厦门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中,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宣传引导、硬件配备、督导配置以及分类投放准确率等效果指标。

  “前三项相对容易做到,各社区分数高低主要看效果指标。”负责思明区垃圾分类第三方考评的“厦门好猫”项目主管邱竹佳介绍,效果指标由考评员到小区实地查看、检查资料或开展问卷调查,逐项核查并拍照取证,对分类成效、硬件设施维护、督导履职三大方面进行考核。

  考评员会随机抽取10袋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开袋检查、测算,纯净度为100%的方不扣分。对于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则是查看垃圾桶内的垃圾纯净度,若发现混装混运现象,一票否决。

  在考评员手机中,打开“厦门好猫”自主研发的小程序,现场拍照、记录,就能自动形成考评日报、微信推文、PPT等,可以直接展示、传播,并报送主管部门和相关小区。

  “每月社区考评情况会以文件形式进行反馈,每个季度的考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区垃分办根据考评结果,对排名末次的街道、社区负责人和社区主管进行约谈。”张水龙说,第三方考评机构可以成为政府的另一只眼睛,通过随机抽查考评,避免“宣传轰轰烈烈,实际有冷有热”的现象;还有考评“回头看”制度,随机抽取小区不定期回访,避免垃圾分类成为“一阵风”式的运动。

  在获取数据之后,“厦门好猫”建立考评档案、数据库和数据抓取、分析体系。针对各处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分析模型做综合研判,为小区改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评、督导、咨询、规划的一系列动作,从微观到宏观层面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张水龙说。

  故宫博物院,是一所特殊的博物馆。它成立于1925年,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现在也是人们最喜爱的博物馆之一。2020年,紫禁城迎来600岁。前不久,历史学家阎崇年现身直播,讲述了许多与故宫有关的趣事。比如,在古代紫禁城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雍正为何要搬到养心殿?武英殿有哪些用处?[详细]

  垃圾分类做得不好,商家小心“吃”罚单。昨日,中华街道城管办联合中华城管执法中队、中华环卫所、相关社区检查辖区部分沿街店面垃圾分类情况。[详细]

  垃圾分类做得好,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10日,海沧表彰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和示范村,5个小区、4个村居上榜。今后,海沧将通过“比学赶超”,推动各村居、各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这些精品小区、示范村将越来越多。[详细]

  通过手机扫码或者刷卡,垃圾桶可自动打开;在可回收物站,投入可回收物,可直接兑换现金或购买饮品……随着智能垃圾分类箱的引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也进入“智能化”。记者昨日从海沧区垃分办了解到,海沧通过购买服务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岛外率先于万科城小区试运行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扩展可回收物的管理,让垃圾分类进一步“精细化”,减少其他垃圾,实现垃圾减量。[详细]

  去年7月,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据上海绿化市容局报告,上海1.3万余个居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底的90%,基本形成了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今年5月,全市湿垃圾分出量达到了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的最高峰……[详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