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一项由中青校媒面向900名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观念与实践状况的调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调查中,近九成大学生表达了对垃圾分类的支持态度,然而“明确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大学生人数却不足5%。作为推广与践行垃圾分类规范的主力军,大学生们这种“态度积极、认知匮乏”的现象值得关注。
历经近半年的商议修改,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全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实施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垃圾分类的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已成为可期的趋势。但据媒体报道,不少学生被垃圾属性的区分和各类小知识弄得云里雾里,有的大学生在填写完问卷后直呼“这是我填过的最难的问卷了。”现今,距“垃圾分类”条例在上海等一线城市正式实施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大学生却仍然处于“分类时会犹豫,判断全凭直觉”的状况,着实令人尴尬。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一经实行就引起全社会的热烈关注与讨论,可谓全网“热词”。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垃圾分类”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趣事俨然成为一种风尚。作为社交娱乐和网络文化的弄潮者,大学生也自然地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网络大讨论中。新媒介的传播一方面扩大了“垃圾分类”的社会影响力,激发了全民注重垃圾分类的环保自觉;另一方面,网络话语也使得“垃圾分类”的讨论陷入“泛娱乐化”泥沼,使得部分青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诸如“如何获得垃圾分类同款背包”等网络段子上,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垃圾分类”政策与实践的严肃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在评论、转发“垃圾分类”相关话题的同时,是否认真学习并身体力行相关知识,成为了被忽略的话题。此外,社区内相应垃圾分类设施配置不完善、追责与监管未落到实处也是导致大学生“重态度、轻实践”的潜在因素之一。
尽管部分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具体实践不尽人意,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积极认可和赞赏态度似乎已是垃圾分类推广的良好开端。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6.1%的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44.6%的大学生能够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标准,47.2%的大学生会主动向身边人传递相关知识。
由此看来,大学生们并未忽略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非常具有思维活力与行动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也因此肩负着引领先进社会思潮与生活方式的使命。正如有高校教师所说,“大学生执行垃圾分类条例的成效应该较其他群体更为明显。”他们应当走在社会大众之前,主动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推广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媒体进行科普,或等到面临垃圾分类问题时才“临时抱佛脚”。
垃圾分类学习由被动科普转变为主动攻略,需要广大大学生进一步深化认知,扎实行动起来,光是站在一旁拍手叫好是远远不够的。垃圾分类看似是生活上的小事,其实更是环保上的大事。在全民环保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学习、掌握垃圾分类基本知识是青年必备的新素养,他们应该主动担当起垃圾分类的代言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862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