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仅半数大学生能分辨处理标准垃圾分类推广需长效机制
2020
06-12

仅半数大学生能分辨处理标准垃圾分类推广需长效机制

  据媒体报道,尽管垃圾分类条例在当地实行已将近一年,但家住陕西西安的大二学生范某对垃圾分类标准的掌握依旧不足,“分类时会犹豫,判断全凭直觉”。媒体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43.9%的大学生在处理垃圾时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但完全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仅有4.6%,42.3%能分辨大部分,43.4%表示部分能分辨,9.7%表示基本不能分辨。

  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垃圾分类,但仅半数能正确辨别,两组数据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果连学历较高的大学生,都无法正确辨别和执行垃圾分类标准,那么其他群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4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5.8%的受访者非常了解并知道如何正确分类,42.1%的受访者知道一些但对如何分类不是很清楚,另有2.1%的受访者听说过但完全不知道如何垃圾分类。北京市相关机构组织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居民对生活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2成。

  作为全国首批八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在2011年就制定了全国首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地方性专项法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17年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但若以居民的识别率来说,先行地区并没有形成先发优势,市民对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参与度、识别率和准投率处于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之前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垃圾分类的体系未完全建立,从前端到末端未形成有效闭环,获得整体性提高。另一方面说明长期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顽固性,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存放、运输、处置的闭环流程中,垃圾分类投放参与度与准确率,对后续工作的能效具有基础性作用。垃圾分类处理若无公众参与,仅靠相关工作人员现场督导和二次分拣,不仅人力成本巨大,也难以实现全覆盖。因而,提高全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有效增强垃圾分类标准的辨识度,关乎到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和终极成效。

  垃圾分类既要从娃娃抓起,又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因而不仅需要“大手牵小手”,更离不开“彼此共携手”。尽管垃圾分类处理已倡导多年,在一些城市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试点,不过无论从居民意识还是行为习惯方面,都远远未能达到预期,足以说明既有的推广策略与办法相对低效,有待于不断改进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坚持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做到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垃圾分类开始,逐步培养大众的意识与责任,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

  其次,要做到分类实施。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宣传普及和推广落实的要求也有差别,比如老年群体在接受度上相对较慢,应当反复引导并做好日常矫正,必要时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辅助其进行分类处理和投放等。

  再者还要方便适用。据反映,一些地方的分类垃圾桶的摆放和设置存在较大的不足,要么设置过于复杂增加了辨识的难度,要么设置过于简单造成了混装现象较为突出。有关部门还需要结合垃圾分类后续处置的能力、公众素质和需求满足等多种因素,最大程度实现方便适用的原则,实现聚合效应的最大化。

  最后需要约束促进。垃圾分类是公民应当履行的公共义务,除了柔性的引导和鼓励外,同样离不开强制措施的促进。在既有的法律和规则框架内,加大监督、执法和处罚力度,也是推广垃圾分类的题中之义。除此之外,也可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平台,进行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普及,从而提高全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在全社会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唐伟)

  建议加快塑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宜居的全球性城市,来吸引全球跨国企业、虹吸全球高级人才、技术和资本为我国发展创新经济服务。

  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和发展趋势,但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本质和核心不会变。我们需要眼光向前,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高科技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支特殊而又关键的力量,这其中我们尤其要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要将广东、浙江等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和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结合实际、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法律的实施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的才智。每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应对措施不仅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还要符合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考虑到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提升,以及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提升,加上每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对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增长的高敏感性,此次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会显著大于根据历史经验所做的分析。

  疫情是否为在线日,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纷纷响应,但也有一些人将此看做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疫情的“拐点”还未来临之前,在线教育是否已迎来“拐点”已经成为讨论的热点。

  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当前南南合作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如何把握住有利机遇,同时应对好相关挑战,应是坎帕拉首脑会议在讨论南南合作时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绝对贫困的主战场在农村,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在“三农”。纵观世界,资源禀赋的多少并不能主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应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

  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我们要振奋精神,闻鸡起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腔热情、那么一种精神,向着美好的朝阳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教育成就斐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国家重大政策的演变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铸好磐石之基。

  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

  如果我们可以推进全球优秀人才向中国移动,就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收入和福利上的差距。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风再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的角色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所在和信心与动力源。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赋予中印关系新的内涵。

  70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