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义区双丰街道,13岁的垃圾分类小达人马玥录制视频,展示废旧物制作的手工艺品,传播垃圾分类知识。
“阿姨,餐盒里的食物残渣要倒在绿色厨余垃圾桶中,餐盒要丢在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中,不可以混在一起扔,如果里面有残液,要记得先倒入下水道中。”
5月10日上午,顺义区双丰街道鲁能润园社区来了一位小垃圾分类指导员,今年13岁的初一女学生马玥在垃圾分类处为居民答疑解惑。分类知识门儿清,解答耐心细致,引得居民们频频赞许。
别看马玥年龄不大,在垃圾分类方面绝对是一位行家。她从小在父母影响下践行环保理念,2018年还获得过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奖项。日常生活中,马玥一家的垃圾分类减量好习惯时时相伴。
走进马玥家中,一个写有垃圾分类统计表的小黑板首先映入眼帘,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每周的产出情况都用粉笔标出,“每次扔一袋垃圾就在上面做一个标记,目的是督促自己和家人一点点地减少垃圾产出。”马玥介绍说。
从小学开始,父母就引导马玥进行厨余垃圾主动分类收集,培养环保意识。如今马玥反倒成了家长的垃圾分类小顾问,“过去以为与食物有关的垃圾都是厨余垃圾,后来从马玥那里才知道,榴莲壳以及一些海鲜硬壳其实是其他垃圾,从孩子身上我们也学到不少。”马玥爸爸说。
不仅坚持垃圾分类减量,废旧物循环利用也是马玥长久以来的好习惯。她将旧衣物分门别类,穿小的衣物捐赠,破旧无法再穿的则收集起来用来给洋娃娃做服装,衣物吊牌也专门存放用来制作其他小手工;家中花草的枯叶、部分厨余垃圾,马玥和爸爸一起收集、填埋,变成新花肥;用过的文具重新装饰反复使用;家中的水瓶、易拉罐则被用来制作各种小发明。变废为宝,成为一家人垃圾减量的妙招。
不仅变废为宝,还要变废为美。马玥从小就和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手工,逐渐成为她课余时间的爱好。巧手改造下,废旧布料变成五颜六色的小荷包、玩具服装;硬卡纸、塑料瓶化为韵味十足的京剧人偶;食品包装袋、旧纽扣绘就趣味装饰画……家中到处都是精巧的小工艺品。去年,社区还专门邀请马玥展示手工作品、分享技巧,带动大家一起美化生活。
“虽然科学进行垃圾分类需要学习,但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好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垃圾分类达人。”马玥说道。疫情期间,双丰街道还请马玥将垃圾分类知识录制成小视频,线上帮助更多人“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维护美好居住环境。本报记者武亦彬摄影报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813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