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借“智”提质 南湖首个垃圾分类智能收集屋“营业”
2020
06-10

借“智”提质 南湖首个垃圾分类智能收集屋“营业”

  在南湖区新兴街道吉水花园北侧,一个形似小卖部的屋子每天早上6:30—8:30、下午17:00—20:00准时“营业”,从年初开业至今颇受欢迎。这个“小卖部”有些特别,它只经营两种“商品”,且只收不卖;它还有些“前卫”,引入了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它就是全市首个在居民小区试运行的垃圾分类智能收集屋。

  昨天早上6点半,吉水花园垃圾分类专职劝导员沈云和按下按钮,“小卖部”的卷帘门徐徐拉起。自动化的“柜台”有三个投放口,两个其他垃圾投放口和一个厨余垃圾投放口。

  4幢的居民潘文娟拎着垃圾袋来到“小卖部”门口,娴熟地在垃圾袋上贴上一张专属二维码标签,对准“柜台”上的扫码区一扫,把垃圾袋投进其他垃圾投放口。

  下一秒,“柜台”显示屏上已读取出她投放的垃圾重量为0.53kg,一同显示的还有投放人的相关信息,便于后台记录和溯源。

  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南湖区在11个小区开展“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工作,成为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上,今年南湖区探索数字化管理“撤桶进箱+定时定点”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解决“居民投放准确率”的瓶颈问题。

  吉水花园作为全区首个新模式试点小区,已将此前14个投放点全部撤桶,仅保留一个智能收集屋,早晚定时投放。“融入智慧元素后,这里能实现自助扫码、自动称重、基础检测等功能。”沈云和说,“每月后台汇总的大数据,还能为提升分类质效提供参考依据。”比如根据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可了解居民参与动态,给星级户奖励,为不活跃用户上门多宣传。

  借“智”提质显成效,从抽检情况看,目前这个20多年的老小区,338户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均能达到95%。到今年6月底,南湖区还要努力让这种分类投放新模式进驻19个小区。

  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乘上“数字化”快车,只是南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借智登高”的一个缩影。在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过程中,南湖区还有不少智慧“闪光点”值得一提。

  比如南湖街道天风阁小区引入了首台与中国南极考察站同款的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神器”,它“吃”下去的是厨余垃圾,排出来的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热能。经测算,它每天能处理约200公斤有机垃圾,24小时内减量率可达95%以上。在区住建局、区农水局牵头下,去年以来,这样的厨余、生鲜垃圾就地智能减量点已增加至6个。

  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南湖区在全市创新打造的“垃非”APP垃圾分类考核系统,将农村垃圾分类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数据化管理。去年,这一创新做法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创新项目。今年,南湖区又把垃圾自动识别AI人工智能系统融入其中,用智能审核代替人工审核,具有统一评分标准,实现秒识别,提升工作效率。

  从今年3月底公布的2019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高标准示范小区名单看,南湖区南湖街道入选示范片区,中港名都、紫景雅苑、金色恬园等9个小区上榜高标准示范小区名单,数量全市之最。

  接下来,南湖区将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全区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力争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一如既往争当全市垃圾分类排头兵。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