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收废品创业故事
2020
06-10

收废品创业故事

  垃圾可以换钞票——凭借做废品生意致富的传奇故事 垃圾可以换钞票——凭借做废品生意致富的传奇故事 —— 时间:2005-7-27 来源: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几毛钱一份的都市报,看完以后怎么处理?”“扔了。” “易拉罐、矿泉水瓶呢?”“也扔了。”…… 如果做一个调查, 相信大部分人已经不再愿意将废旧报纸、 瓶子等积攒起来, 卖给废品市场, 换回几元钱了。一来,废时废力。虽然你订一份都市报,随着版面的不断扩张,一年旧报纸 的价格抵得上四五个月订报的钱, 但似乎大家都不愿意让这些生活废弃物在家里堆积。 二来, 卖起来也不方便。 楼下那收废品的师傅可能几天才来一次, 物业还极有可能不允许其上门收 购。再者说了,如果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儿都舍不得扔,老想着搞创收,是不是会担心隔壁的 邻居说自己是葛朗台? 其实,国内很多人早已看中垃圾处理这块市场,很多大城市里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游击大军 靠的就是垃圾资源存活, 有些人已经靠做废品生意成为了百万富翁。 他们原来基本上都属于 这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居无定所;收垃圾更多的只是为了生存。常常处于危险的环境之中。 但有一些人,因比别人多了一些毅力、干劲和运气,靠拾垃圾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 靠拾碎玻璃发家 做生意被骗,负债数万元,想讨回被骗钱财,却两手空空。当安徽人王清华满心失望地走在 上海街头,为生计发愁时,肯定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事业会从此开始。 他看到上海街头收废品的人,想想这个自己也能做啊。于是他决定开一家废品回收站。1992 年,他办好执照,回老家筹措了 5000 元钱,王清华夫妇的废品回收站开张了。一次偶然的 机会, 王清华看见了玻璃厂收碎玻璃的场景。 碎玻璃能有什么用呢?王清华到玻璃厂一看才 知道,1 吨废玻璃若回收再造,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约 20%。上海每年产生的废品中 废玻璃达 15 万吨,这里蕴藏着无限商机。王清华靠收碎玻璃当年就赚了 22 万元。 此后,他的资本积累迅速增加。王清华发现,废玻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香饽饽,大家一窝蜂 地都来收,但只有上规模才能有大发展。于是他成立了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以合同形 式约定权利、义务,将分散各地的回收网点统一重新布局,大户、中户、小户联网,每个网 点设负责人,并严格划定经营范围,禁止跨地区营业。 如今, 王清华的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 公司以回收废玻璃为 主,综合回收各类废品,每年收购总量达 40 多万吨,年销售额平均水平在 8000 万元左右, 销售利税 650 万元。至今,王清华的资产积累上亿元,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堆场,成为同行翘 首,并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工程“群落”。 易拉罐炼就的富翁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 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远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听到消息后,立即飞往纽约签下 合同。他组织工人将废料进行分类,然后把废铜熔化之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块和 废木料做底座;把废铅、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型饰物;最后,他甚至还把从自由 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准备出售给花店。不到 3 个月的时间,犹太商人让一堆 废料变成了 350 万美元的现金。 沈阳有个拾破烂的叫王洪怀,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没什么两样,早出晚归,每天从垃圾 堆里几分几角地淘。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熔化了作为金属材 料卖,是否可以多卖钱?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又花了 600 元钱在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铝合金。当时, 这种铝合金的市场价每吨在 1.4—1.8 万元之间。每个易拉罐重 18.5 克,4.5 万个就是 一吨。这样算下来,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多赚六七倍的钱。王洪怀决定回收易拉罐 熔炼。 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 0.14 元,并把回收价与收购地点印在 卡片上,向同行散发。一周后,他回收了 13 万多个易拉罐,足足两吨半。他立即办了一个 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用空易拉罐炼出 240 多吨铝锭,3 年内赚了 270 多万元。对王洪 怀而言,思路改变了他的人生。 承包“垃圾”赚大钱 苏州“破烂王”洪宝华已经把拾垃圾的业务拓展到了昆山和扬州,下一步还要到南京拓展 “业务”。有一天,他想进入一个小区拾垃圾,却被保安拦住,称小区有专门的保洁员。洪 宝华知道,小区的垃圾资源十分丰富,那自己能不能向小区物业承包收垃圾呢? 经过多次磨合,他以每月 1000 元的承包费,签下了该小区的垃圾承包协议。但这个小区共 有 800 多住户,一个月的生活垃圾能卖个三四千元,洪宝华每月净赚 2000 多元。接下来, 洪宝华又如法炮制,包下 6 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规模效益一下子显现出来。业务扩大了,人 手不够了,他就雇了工人帮忙。到 2003 年,洪宝华又将视线从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建筑垃圾。 以一户 120 平方米的房子来算,装修时要向物业交 5 元/平方米的垃圾费,一共是 600 元, 物业往往把这一任务以 200 元转包出来; 别墅的面积要大一倍多, 收费则一般为 450 元/户。 洪宝华测算,现在的新小区一般是 1000 多个住户,常常都有 100 多户同时装修,收入很可 观,还顺带在小区打空调洞、卖水泥黄砂等生意,这样下来一年就能净赚十几万。 现在,洪宝华手下有几十个工人,租了几辆卡车,每天定时去各个小区取垃圾,建筑垃圾中 有些可以挑出来卖,不能卖的就直接送到当地的垃圾填埋场。洪宝华的生意越做越大。 再生企业的亿万商机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改制,各地曾经红红火火的废品 回收行业逐渐分散瓦解。据悉,每年我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废钢铁被卖到小冶炼厂,而小冶炼 厂粗糙加工,不但煤、电等紧缺能源大量浪费,而且生产质量也比较低劣。 一些再生企业近年来也处境艰难。一方面,废品原料面临激烈争夺,来路越来越窄,加工成 本也不断提高。同时,这些企业也都面临着如何尽量避免“二次污染”的问题。赵先生正是 因为看中了这块市场里的巨大潜力,两年前和其他两位股东一起投资 2.4 亿,共同兴建了 再生资源公司。 在对国内的回收市场、再生企业进行调研后,赵先生决定投资于 PET 塑料。它是从石油中提 炼出来,装可乐、雪碧的塑料瓶就是用这种原料加工而成的。目前我国每年 PET 塑料瓶的消 费量很高。这些垃圾原料从垃圾筒里捡来,目前国内一吨 5000 多元,通过加工做成相应产 品,一吨的价格为 1.2 万元,价格翻了一番。并且如果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加工,这种原 料的损耗量仅为 10%,也就是说一吨的废塑料瓶可以做出 0.9 吨的可用原料。 据介绍,工厂建成后年生产能力为 3 万吨左右。进行规模化经营,一个可以减少对水、电等 资源的浪费, 生产线上的用水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循环使用。 第二个, 整个生产过程是清洁化。 工厂内不设有露天的废旧瓶子的堆放地, 而是由中转站对塑料瓶进行简单的压缩和打包, 然 后用密封的车辆运送到工厂来。工厂的留存库只有一两个星期的量。这样,既充分节约了能 源,又尽可能的做到环保,国内的汇源果汁,包括可口可乐等公司都表示了兴趣。 眼下,他最担心的是废旧塑料的回收价格。由于国内目前的垃圾回收中转站规模较小,处于 无序竞争的状态,废旧塑料瓶来源、回收价格等都不太稳定。近期国家正在制定相关强制回 收的管理办法,相信这种状况会很快有所改善。 来源: 山西日报 本文出处: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 资讯中心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