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再进行资源化处理,摆在我们面前的垃圾就会变成一座“金矿”,变废为宝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产品生产循环。垃圾分类是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每个人合理对待垃圾,才会挖掘出其中的资源和财富。
如果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再进行资源化处理,摆在我们面前的垃圾就会变成一座“金矿”,变废为宝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产品生产循环。垃圾分类是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每个人合理对待垃圾,才会挖掘出其中的资源和财富。
垃圾与人类如影随形。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对原料进行完全利用,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人类对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垃圾。如果任其不顾,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电子垃圾和医疗垃圾等就会侵入环境,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污染,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自身健康。
近年来,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的能源化与资源化得到重视,不少国家正在努力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也是实施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5.6%,成为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
20世纪初,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致使德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垃圾,再加上涌入的成千上万名产业工人,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成了最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事。如何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填埋、焚烧以及分类再利用是城市管理者给出的几个解决方案。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由于在垃圾收集的前段没有进行分类,导致燃烧垃圾时产生的异味实在令人作呕,焚烧方案率先出局。
1907年,柏林夏洛滕堡区开始试点对垃圾分类。虽然城市管理者制定的最初的垃圾分类方案仅有三大类别,但并未得到居民的认可,再加上没有配套补贴政策等因素,垃圾分类方案很快以失败告终。此后,垃圾填埋便成为柏林人处理垃圾的默认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垃圾分类概念在德国再度被提及,但这与环保无关,更多的是针对战时经济的金属类垃圾、废旧塑胶等制品的再利用。战争结束后,垃圾分类再度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更严重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德国经济再度崛起,腰包鼓起来的人们迅速拉动了各种消费需求,他们甚至将繁杂的包装视为衡量产品优劣的标准,甚至还会攀比包装垃圾的数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工业污染导致的酸雨造成欧洲森林大面积死亡,导致德国能源危机,这才让人们真正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
1973年,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布了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同时,催生了环保政党绿党这一当今德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从此环保理念在德国深入人心。为保护树木,德国民众自发地从回收纸张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上世纪80年代后,大量废旧玻璃以及废纸张回收桶陆续出现在各个居民区,为此后德国的循环经济积累了经验。
以干净整洁闻名于世的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日本的城市垃圾处理也非一日之功,今天我们所见的井然有序,其实是由一场旷日持久的“垃圾战争”引发的变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摆脱了战争重创的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垃圾量剧增,垃圾乱丢现象随处可见。1965年东京市中心23区的日均垃圾生产量为7903吨;而到了1971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13971吨,增加了77%。更令人头疼的是,其中只有三成垃圾可焚烧处理,剩下的只能依靠填埋解决。
“东京垃圾战争”就在此时爆发。由于当时东京市内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已逐渐饱和,不得不开拓新的场地来处理不断增加的垃圾量。为此,东京都政府一方面为可燃垃圾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厂;另一方面,决定将不可燃垃圾统一运到江东区南部进行填海处理。
江东区从1655年开始就是东京(当时还是江户)的垃圾填埋地。到了1964年,都政府要在此地修建第15号填埋场时,饱受其害的江东区政府和当地居民强烈抗议,虽然都政府保证,将在1970年结束垃圾填埋,此后的垃圾处理会在各区分别进行,但这份承诺并未落到实处。到了1971年,平均每天仍有5000多辆垃圾车驶入江东区,导致交通堵塞、蝇虫肆虐、污水乱流、恶臭扑鼻,于是江东区居民采取阻止垃圾运送车进入等行动抗议这种处理方式。东京都政府也曾将垃圾运到北海道、四国、九州等地,均先后受到抵制。从上世纪70年代初,这场激烈的“垃圾战争”持续了500多天,最终由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达成共同治理垃圾的方案。
这场“垃圾战争”对东京市政的影响不可小视,东京都政府由此意识到市政改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垃圾处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尝试施行垃圾分类制度,并用焚烧替代填埋,国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别以为将垃圾分类贯彻到底只是单纯依靠民众的自觉性,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国家,都离不开细致、严格乃至严苛的立法做后盾。
德国在1972年通过了首部《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40多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如今在垃圾分类方面立法严谨,责任清晰。垃圾处理遵循“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企业不仅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处理负责,还要承担回收利用其商品包装物的责任;居民产生的垃圾也必须付费,交由专门机构处理。截至目前,德国联邦及各州有8000余部环保法律法规,欧盟还有400多部法规在德国执行,德国政府有50万人在从事环保法律法规管理及执行工作。
此外,德国还是最早为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其实行的是“连坐式”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人员发现某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警告后仍未改善的,公司就会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通常,收到警告后,物业与居民自管会将逐一排查,找到“罪魁祸首”,要求其立即改善。根据2019年的德国罚款目录,违法弃置垃圾的罚款额度因恶劣程度不同在10欧元到5000欧元不等。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1954的《清扫法》,再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年的《循环性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实现垃圾分类责任明确,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并严格实施。如其中有一项“废弃物非法投放罪”,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不良记录者,将来该户居民孩子的上学、就业,甚至出国办签证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对垃圾处理进行规范,澳大利亚有着较为健全的环境立法,并且各州也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法规。如昆士兰州制定了《垃圾回收战略》,对于超过标准进行垃圾排放处理的企业,进行征税;在新南威尔士州,如果个人乱丢垃圾,可被罚款5000澳元。如果企业对垃圾处理不当,最高可被罚款500万到700万澳元。除上述处罚措施外,政府还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违规者。此外,澳大利亚垃圾分类回收十分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以悉尼推行垃圾分类为例,市议会召开各种论证会、听证会,反复地和民众沟通,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的规定。
韩国在实施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之初,乱扔垃圾、不用垃圾袋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韩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如未在规定时间或不按分类规则乱扔垃圾,将面临10万至100万韩元不等的罚款。从2000年开始,韩国补充实施了“垃圾违法投放举报奖金制度”,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处罚金额的80%。首尔市还推出了垃圾分类监管体系,由警察、环卫工人等参与管理监管,并在小区垃圾投放处设置摄像头,这对随意乱扔垃圾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垃圾分类逐渐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如果生活垃圾混合放在一起,可分类利用的垃圾量就会减少,反而加大了垃圾填埋或焚烧的处理量。由于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有限,无法进行焚烧的只能通过填埋方式处理,那么城市将不得不增加填埋用地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垃圾分类仅仅是垃圾产业链中的第一步,但这直接关系到终端处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各国多举措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使得倒垃圾充满了学问。
你知道在日本扔掉一只饮料瓶要经过几个步骤吗?至少五个。一是取下瓶盖,撕掉包装纸,这两样要作为可燃垃圾扔掉;二是用清水冲洗瓶子;三是压扁;四是装进袋子里,拿到垃圾收集处;五是在指定的日子,将垃圾袋放至指定的垃圾收集点。星期几扔什么垃圾、几点扔、什么垃圾装什么样的容器或袋子里……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细致严谨,不同地区处理方式不同,有些地方高达30多种分类、500多项条款。难怪很多人对日本的垃圾分类感触是“规矩多如牛毛,对居民近乎苛刻”。
英国每个城市在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上会有一些差异,通常情况下,垃圾分为六大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花园垃圾、其它垃圾、大件垃圾以及医疗垃圾。垃圾桶有不同规格的标准化设计,与清运车配套使用。居民需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袋或垃圾桶按照规定时间放置在指定地点。扔垃圾时要将垃圾桶盖扣合,绝对不允许垃圾漫过盖子,垃圾放错地方会受到处罚,罚款额高达2500英镑,严重的还可能遭到起诉。
在落实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的道路上,法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巴黎等城市都有专门负责环保和节约的政府部门,经常举办宣传和演示推介活动,还负责不断制定鼓励措施。自1992年法国正式推行垃圾分类以来,5000多家企业投入约70亿欧元支持全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至今,法国共有超过4000万吨废弃包装垃圾得以回收,并经再处理后被制成纸板、金属、玻璃瓶、塑料等初级材料,或转化成石油、热力等能源。
此外,很多国家处理特殊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是免费的,但对于其它垃圾则是通过指定垃圾袋或按垃圾体积付费。
比如韩国首都首尔每天仅产生的厨余垃圾就有2800多吨,这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实在是个考验。从1995年起,韩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并根据居民的排放量收费。
韩国将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一般生活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和特殊大件垃圾。无法进行回收利用的都属于一般生活垃圾,必须放入专用袋中,人们可到附近超市或便利店购买。在首尔,各个区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专用垃圾袋,袋子不能跨区使用,容量越大的越贵,20升容量的垃圾袋售价约490韩元,垃圾运输和处理费用都包含其中。此举就是为了促使人们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垃圾排放,并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
如果市民要处理家具之类的大型垃圾,要到小区管理事务所或所在地区的行政机构网站上报备、缴纳垃圾处理费,再申领垃圾排放单,最后,再把贴有排放单的垃圾放到指定位置。如果有人偷偷地扔掉大型垃圾,可能会面临最多100万韩元的罚款。
在新西兰也是如此。每个垃圾袋所装重量、内容以及包扎封口都有详细规定。以首都惠灵顿为例,单个垃圾袋不得超过15公斤。如果超重或者垃圾袋破损,将不予回收。政府指定的垃圾袋经过特殊降解处理,结实耐用可回收,在各大超市均有销售,价格也比较高昂。
继上海进行垃圾分类之后,北京于5月1日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即便是在以“世界上最严谨”而著称的德国,经历了上百年的磨合,垃圾分类体系依然无法称之为“无懈可击”。据德国《时代报》的报道,德国大城市分类垃圾桶的误投率高达40%,尤其是“其它类垃圾”误投率更是高达60%。尽管详尽的垃圾分类列表可以在网上以及市政厅免费领取,但垃圾分类中有很多琐碎问题,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考证,如“用过的纸尿裤属于哪种垃圾”等。
但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垃圾分类是循环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推行这个计划。
目前,很多国家已将垃圾分类纳入幼儿教育中,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一起参观垃圾回收站,学习垃圾分类回收;一些中小学还专门开设环保课程,从源头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接受节能和环保教育。
用过的尿不湿该如何处理?别小看它,这一难题让不少日本家庭头疼。日本政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专家小组,论证从下水道冲走废弃尿不湿残片的可行性。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受老龄化影响,面向日本国内市场的成人尿不湿产量在2016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74亿片。婴幼儿尿不湿产量也达到139亿片,为历史第二高。
由于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每类垃圾只能在指定日期统一回收。对一些需要看护小孩、老人的家庭来说,错过回收日意味着废弃尿不湿要在家里多放好几天。
据介绍,处理废弃尿不湿将采用已有的食物垃圾粉碎技术。在洗手间安装尿不湿专用粉碎机后,人们可把残片直接冲进下水道,无需等待垃圾回收,这将大大减轻育儿和护理负担。由于废弃尿不湿残片冲进下水道将考验日本的污水处理能力,专家小组将验证由此给污水处理带来的影响,争取5年内进入实用阶段。这一制度将首先在养老院和医院推行,继而争取推广至普通家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7940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