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5个试点城市(区)2018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为13.15亿吨、2019年产生量为13.69亿吨,推算全国每年总产生量不低于35亿吨。建筑垃圾治理已成为全的共识和行动,自2019年2月至今,各部委发布有关建筑垃圾政策12项,省级政策7项,地级市政策26项,建筑垃圾设施建设项目40项。目前35个试点城市已建成投产资源化利用项目445个,总处理能力31236万吨/年,除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约为65%。但是,就全国看,建筑垃圾治理仍有较大差距。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建筑垃圾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202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通过,将建筑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明确了地方政府、建设、施工方的主体责任,为依法治理建筑垃圾提供了依据。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发现,由于重识不够、缺乏规划,很多城市处置设施不足、建设不规范,成为建筑垃圾治理体系的主要短板。因此,面向城市管理提质增效的需求,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这一新兴节能环保产业是必然趋势。
上述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和全过程管理制度,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首要责任”,这些都是建筑垃圾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是《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须按照上述防治法有关建筑垃圾的政府主体责任、专项规划、分类处理及收费制度、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等完善实施细则。二是将建筑垃圾治理目标责任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评价内容,以城市为单位定期公布建筑垃圾种类、产生量、处置能力、利用处置状况等信息。三是地方政府应制定建筑垃圾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加强设施建设,保障项目落地,解决好建筑垃圾治理中公益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提高处理处置能力,打通相关部门建筑垃圾数据信息共享的渠道,形成通畅闭合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体制。四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减量技术,研发渣土、泥浆等大宗建筑垃圾在农林水利业等方面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提高建筑垃圾治理的范围、效率和产能。五是建立统计渠道,真正掌握底数。
一是通过“城市大脑”打通数据共享壁垒,建立产业链全过程闭合管理平台,智能监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二是通过税费制度来鼓励工程施工单位实施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三是通过完善标准规范,实现全过程无污染(无害化)、保证和提高再生产品质量,推动广泛应用。四是通过多专业协同创新、改进生产工艺与装备,逐步实现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精细化、多范围利用,真正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环保产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近10万人抢购华为高端5G手机!P40 Pro+开卖 北京多家店无现货
场外配资炒股当心!15地证监局正重拳围剿 近200个非法平台已被“拉黑”
疯狂的科创板第一牛股:上市44天股价涨幅805%,员工激励人均高达千万
央妈突然出手 吓懵交易员!有序撤退变为踩踏 市场大风暴形成 圈外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786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