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把废品变“藏品” 把谋生当乐趣
2020
06-04

把废品变“藏品” 把谋生当乐趣

  刘新国16岁就开始收废品,一干就是30年。在收废品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商机———“从垃圾里寻找钻石”。从2002年开始,刘新国将多年收废品淘来的旧书、老物件整理分类,支起了摊位进行售卖,他也从收废品的“垃圾大王”成了一个变废为宝的商人。

  刘新国的旧书摊在矿务局门口,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整理摊位上的货物。旧书摊上的货物很丰富,除了旧书,还有很多十分具有年代感的旧物,摆了足足有十来米长。

  据刘新国介绍,这些旧书以工具书为主,还有医书、政治书籍、小说等,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清朝。旧物有汉朝的铜镜、清朝的印章、民国时期的银盒子和黑胶唱片、上世纪40年代的字画、50年代的粮票、60年代的货币、70年代的新华月报、人民日报合订本及小人书、阿富汗的青金石等,商品琳琅满目,种类丰富多样,而这些只是刘新国回收回来的一小部分。

  “你想要什么老物件,我这儿就有什么!”刘新国经常这样给朋友说。1989年,刘新国16岁,为了生活,不得已走进了收废品这一行业。干了这一行,才知道这一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挣钱。“刚开始,废品回收站收书本一斤是一毛钱,我上门只收八分。说实话,那个时候靠回收废品养家糊口真的很难。”刘新国说道。但为了生存,刘新国一直在这条路上奋斗着。刘新国学历不高,但非常喜欢看书,每次收回来的书都会细心保存,到了2002年,他家里已经堆放了一百多吨的书籍,还有一些字画、旧报,看着这些旧物,他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卖给回收站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将这一百多吨的书籍重新整理分类,干了大半个月,终于将这些书整理清楚。从此,刘新国开始将这些旧书旧物卖给珍惜它们的人。时间久了,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过程,一听说有人要卖旧书,他就直接收摊上门去收,不分时间段,随叫随走,就这样干了17年。

  一边收书,一边卖书,2002年至今,刘新国风雨无阻地“驻扎”在旧书摊旁。“这个书摊不仅是我的生活来源,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刘新国感叹,旧书无价,能卖给真正喜欢的人,也算体现了它们的价值!

  刘新国一直憧憬着要将这些旧书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任何人都可以来翻阅。他希望建立一个阅览室,将自己收回来的千余本清代古籍、民国书籍从尘封的大箱子中搬出来,摆到自己的阅览室里供大家阅览。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一名环卫工人在书摊旁看书。“每一次我们干完活,闲暇时间我都会来这里翻翻书,有喜欢的书就看上一阵子,老板不仅没有赶我们,还给我们提供坐的地方,有时我们还探讨一下看书的心得。”这位环卫工告诉记者。

  刘新国不仅喜欢收藏旧书,还很喜欢读这些书。“收回来了很多旧书,只要一有时间,就翻开看看,这些书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刘新国爱书也影响了他的孩子,他自豪地说:“收回来的这些书有些挺有意思的,孩子平时没事也会翻一翻,渐渐地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两年前,他以606分的高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我们家并不富裕,我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可能就是这些书了吧。”

  一位资深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刘新国这个人我认识了很多年,他很喜欢学习,这么多年向我请教了很多问题,他收回来的这些老物件基本上是家族流传下来的,其价值几百元、上千元不等,具有一定的市场收藏价值。”

  家住王益区荔枝园的尚秋侠女士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她喜欢收藏烟盒,她觉得烟盒十分具有艺术性,不仅凝聚着设计者的智慧,而且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收藏烟盒,不只是简单地收藏一个纸盒子,而是收藏一种民间文化、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一次回家途中,她偶然看到刘新国的旧书摊上也卖旧烟盒,于是以每个一元的价格购买了五百个烟盒。随后,又在这里购买了粮票、旧碟片、旧货币、旧印章等物品。尚秋侠还买了一沓IC卡,她认为IC卡承担了八十年代人们的青春回忆,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怀寄托。

  “我现在都害怕去他的摊位,这段时间,我在那里买了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说来也奇怪,你说不去吧还想去,总想着他那里近期又收了什么好东西!”尚秋侠告诉记者:“不过细想下来,这些钱花得也算值,每当我向朋友展示我的藏品时,大家都很新奇,对我的藏品也很感兴趣,朋友们聚在一起就我的藏品‘高谈阔论’,无形中也增进了朋友间的感情!”

  刘新国只是一个努力生存、认真生活的普通人,有着普通的梦想。他最开始回收废品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废品”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改变,回收旧物是为生存,更是乐趣所在,现在,他要把这份乐趣带给更多人。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